第2章

林溪定了定神,走到他对面坐下,指着桌上的沙盘模型和绘本说:“这些教具很专业,尤其是这套针对分离焦虑的绘本,画面色彩温和,故事节奏慢,适合刚和父母分开的孩子。不过活动室里的孩子年龄跨度大,可能需要分年龄段摆放,我可以列个清单,标注不同教具的适用场景。”

她语速不快,条理却清晰,提到孩子时眼里的认真藏不住。顾晏辰看着她指尖划过一本绘本的封面,那上面画着一只找不到妈妈的小熊,忽然想起上次那个攥着毛绒玩具的女孩。

“分离焦虑的案例,你接触过?”他问,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

林溪愣了下,点头:“嗯,之前在社区做过短期帮扶,有个孩子总在夜里哭,后来发现是爸妈忙到没时间接他放学,他怕自己被丢下。我每天陪他画一幅‘等待爸妈的画’,让他把想对爸妈说的话画下来,慢慢就好了。”

她说话时,睫毛轻轻颤动,像有阳光落在上面。顾晏辰没再追问,只是从文件袋里抽出几张纸推过去:“这是我托人找的儿童心理干预案例汇编,或许对你有用。”

纸张边缘整齐,显然是特意整理过的。林溪拿起翻看,里面不仅有案例,还有用红笔标注的重点,字迹清隽有力。她抬头想道谢,却见顾晏辰已经站起身:“整理清单做好后,发我助理邮箱。”

说完便转身离开,没给她多说一句话的机会。

林溪握着那几张纸,心里有些复杂。这人明明做着体贴的事,态度却总像隔着层冰。可当她晚上在家对着案例汇编做笔记时,发现最后一页夹着一张便签,上面用同样清隽的字迹写着:“成人高考心理学专业的参考书目,附在后面了。”

便签的角落画着一个小小的笑脸,线条有些生硬,像是第一次画。

林溪盯着那个笑脸看了很久,忽然忍不住弯起了嘴角。或许这座冰山,也不是那么难融化的。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因为公益项目的对接渐渐熟悉起来。林溪会在遇到心理学难题时,鼓起勇气给顾晏辰的助理发消息请教,而顾晏辰的回复永远简洁,却总能一针见血。

一次暴雨天,林溪帮活动室的孩子送一份落在那里的作业,回来时被淋成了落汤鸡。她刚走到楼下,就看到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车窗降下,露出顾晏辰的脸。

“上车。”他言简意赅。

林溪愣住:“不用了顾先生,我家就在楼上……”

“感冒了谁来整理下周的教具清单?”他打断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冷硬,眼神却扫过她冻得发红的鼻尖。

林溪最终还是上了车。暖气开得很足,她抱着双臂打了个喷嚏,顾晏辰从后座拿过一条干净的毯子递过来,是全新的,标签还没拆。

“谢谢。”林溪小声说,把毯子裹在身上,鼻尖忽然有点酸。她很久没被人这样细心照顾过了。

车内一时安静,只有雨刷器规律的摆动声。林溪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忽然听到顾晏辰开口:“你上次说的那个画‘等待的画’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她惊讶地转头,见他目视前方,耳廓却悄悄泛了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