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她算得这么细,三个老板终于答应了。五人凑了两百两银子,开了家 “九衢茶坊”。
茶坊开张前,苏秾华和林舟去狮峰山下找茶农谈合作。第一个见的是李老汉,李老汉听说他们要收茶,故意抬价:“我的茶是狮峰最好的,一斤要五十文,少一文都不卖!”
林舟急了,刚要跟他争辩,苏秾华拉住他,笑着对李老汉说:“李大爷,您的茶是好,但我刚才看了您的茶仓,里面潮得很,茶叶都有点发暗了,要是再放半个月,恐怕就没人要了。我们不仅按四十文一斤收您的茶,还教您怎么用石灰防潮,您看怎么样?”
李老汉愣了一下,他确实愁茶叶受潮的事,没想到这姑娘看出来了。他想了想,点头答应了:“行,就按你说的办!”
谈完合作,林舟对苏秾华说:“姑娘,你真厉害!我刚才都紧张得说不出话了。”
苏秾华笑了:“以前我也不会,是跟着我爹学的,他说谈生意要先知道对方的难处,才能谈成。”
茶坊开张那天,苏秾华请了杭州的文人来品鉴。一个老秀才喝了特级龙井,赞道:“这茶芽头饱满,汤色清亮,比贡茶还好!” 这话一传开,特级龙井当天就订出去五十罐,一罐卖一两银子,比散装茶贵三倍还多。
第一个月下来,茶坊就赚了八十两银子。分银子的时候,张老板笑得合不拢嘴:“苏姑娘,还是你有本事!以后咱们就跟着你干了!”
苏秾华却没停手。她想着,光卖茶叶还不够,还要做瓷器 —— 装茶叶的瓷罐要是好看,能卖更高的价。她带着林舟去景德镇,找瓷窑合作。
瓷窑的王窑主见她是个年轻姑娘,没当回事,摆摆手说:“姑娘,烧瓷是男人干的活,你还是回去吧。”
苏秾华没走,而是蹲在窑边,看了三天烧瓷的过程。第四天,她找到王窑主:“王窑主,我看您烧的瓷,釉色有点暗,要是在釉料里加些玛瑙粉,颜色会更亮。还有,胎土要是加三成高岭土,瓷会更结实,不容易碎。”
王窑主半信半疑,按她说的试了试,烧出来的瓷果然又亮又结实。他佩服得不行,赶紧跟苏秾华签了合同,专门给 “九衢茶坊” 烧瓷罐,还按她说的,在瓷罐上刻 “九衢” 二字。
从景德镇回来,苏秾华又在苏州、南京开了 “九衢茶坊” 的分店,规定分店必须从总号进茶,统一定价,避免分店抬价砸了招牌。
林舟成了她的得力助手,帮她管理商号的日常事务。有一次,商号的老掌柜李叔不服苏秾华,故意在账本里写错一个数字,想让她出丑。
苏秾华看账本时,一眼就看出来了,指着错处问李叔:“李叔,这上月的茶叶销量,您写的是五百斤,可库房的出库单是四百八十斤,差的二十斤去哪了?”
李叔脸一红,嘴硬说:“老眼昏花,写错了。”
苏秾华笑着拿出他前几天算的账本:“李叔,您前几天算的绸缎庄账本,连一两银子的零头都没算错,怎么到了茶叶账本就昏花了?”
李叔被说得哑口无言,从此再也不敢不服她了。
有一次,林舟跟苏秾华学算盘,手指被算盘珠夹到,疼得直咧嘴。苏秾华见了,递给他一块手帕:“慢点算,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