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双喜居然还在三轮车上带了扫把撮箕,姚秀英根本都不知道。

姚秀英没让双喜动手,拿过扫把,仔细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确保没有一粒饭粒掉在地上,被人踩到黏鞋底,才松口气。

回去的路上,姚秀英心情格外轻松,不管怎么样,蛋炒饭卖出去了。

不过,“怎么卖了那么多盒?”

“我趁你心神不宁的时候,多煮了一满锅米饭。”双喜嘿嘿一笑,不光多煮了米饭,她还换了煤火。

不过这种三节煤的小炉子还是不够用,火力小不说,燃烧时间也不够。

得亏客人是连续两波一起来的,不然后面几锅估计都要没火了。

姚秀英张了张嘴,想说双喜自作主张,但饭全卖出去了,她说啥呢?说她不如双喜有魄力?

“你们怎么想到干这个?”余向东终于找着机会插话了。

天知道双喜拿他当客人的时候,他脑子有多蒙,老实人遇到这种情况,完全傻眼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反应,都想不起来要配合给钱。

好在马上来了客人,余向东才缓慢了解状况,演戏演到位了。

双喜马上夸他,“还是我向东叔厉害,多亏了你引客,不然我和我妈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卖出第一份呢。”

摆小摊就是这样,摊主越忙越有生意,摊主越闲摊位就越是冷清。

客人大多数时候都是一波波来的,看到前面有人等,下意识就会选择人多的摊位。

上辈子双喜刚开始摆摊的时候,也会找同事朋友帮忙装下客人,效果非常好。

不过这只是引流的手段,最主要的还得是食物好吃,干净好吃出品稳定的小摊才能留住顾客,培养顾客。

“回去赶紧把钱还给你向东叔。”姚秀英当时脑子都是蒙的。

还好她没犯傻跟余向东推来让去。

余向东摆手,钱给就给了,哪有要回来的道理。

“必须得还,我向东叔吃饭我管一辈子都行。”双喜说的是真心话,患难见真情,她最感恩的人,就有余向东。

余向东笑得见牙不见眼,心里极其熨帖,“你爸咋不多生两个,多生两个我好把你抢回家里去,给我当闺女。”

又冲姚秀英道,“我家那臭小子要是有双喜一半懂事就好了,拿他换双喜我都亏心。”

“真要换你又不舍得了。”姚秀英笑他,笑完又夸他家儿子已经很懂事了,学习从不叫大人操心。

说起学习,双喜缩了缩头,她好像小学初中学习都挺差的,满脑子都是玩。

这会可千万别想起她。

……

回到租房处,把东西搬上楼,又把三轮车擦干净还给房东阿婆,双喜才和姚秀英上楼盘账。

余向东压根没上楼,饭也吃了,人也看了,都好好的就好。

“卖了多少?”姚秀英紧张又激动,因为长年劳动发黑发黄的脸上,愣是透出情绪起伏的红晕来。

双喜没卖关子,直接把荷包里的钱拿出来,“不算向东叔的,卖了三十五份,一共收了八十七块五毛。”

本来应该能多卖几份的,但每份量都很大,所以总份数少了。

姚秀英不敢相信地看着床上的钱。

“闺女,你掐我一下,看看是不是在做梦。”几个小时前她还在愁只出不进,坐吃山空怎么办,几个小时后,就赚到了一辈子都想象不到,一天能赚到的钱。

一晚上,这才只是一晚上!

双喜掐了一下,姚秀英感觉到疼,但脸上的表情还是像在做梦,“摆摊这么赚钱,怎么做的人那么少?”

“因为很难啊。”双喜掏出作业本记账。

光是踏出第一步就很难了,大部分人都是空有想摆摊的心,没有真正去摆的勇气和魄力。

上辈子双喜要不是被逼到无路可走的境地,也不会去尝试摆摊。

白天上班,下班赶紧去摆,摆到十点左右去医院跟护工交班,生意好的时候收入过得去,生意不好的时候,一天只赚个十来块钱也是有的。

而且摆摊还要考虑很多现实因素,还会受季节、天气影响。

“还有,咱们的成本可不止中午花出去的那二十块,大米、煤炭、人工,都是成本,但对半赚肯定是有的。”双喜心情很不错。

很多事,第一步很难,但跨出去就容易了。

“如果要继续干,还需要投入。”双喜郑重地看向姚秀英女士,“妈,你是想自己干,还是明天继续去找工作。”

姚秀英脸上露出纠结为难的神色。

今晚的收入并没有冲昏她的头脑,对摆小摊不确定性的担忧,姚秀英心里其实更渴望的是稳定。

哪怕钱少一点,旱涝保收就行。

双喜不逼她做选择,“那咱们明天继续去找工作?在没找到工作前,下午晚上还像今天一样出摊?”

姚秀英点了点头,又有点怕双喜失望。

“没事的妈,不管做什么选择,我们都是为了这个家好。”双喜还担心摆摊太累,她妈吃不消呢。

什么都没有她妈的身体重要。

姚秀英眼窝一酸,忍住情绪,起身去烧水给双喜洗澡,顺便收拾。

虽然城里有水龙头,有室内厕所,但城里还是没有燃气热水器,没有电热水器,连热得快都没有。

双喜只当没发现姚秀英女士在厨房悄悄抹泪,仔细把钱搂平整,按面值集齐放好。

不管怎么说,今天这第一步走得很成功,今天把这两天花出去的钱赚了回来,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姚秀英女士心里的不安。

也让姚秀英女士知道,只要勤劳肯干,她们就能在羊城生存下去。

另一边,因为收摊晚,余向东回去的时候没有拐去穆庆良那里,而是直接回了工地,没想到一进宿舍棚,就对上了穆庆德那张晚娘脸。

“哟,大忙人回来了。”穆庆德他们昨天出发今天到的,他们两口子,穆庆英两口子,还有穆庆民两口子,都一起来了。

穆庆德和穆庆民两家的孩子丢给了穆老头和穆奶奶,穆庆英家两个还是放在家里,她公婆顾着。

“向东哥”穆庆民挤出来,热情地跟余向东打招呼。

余向东有些意外,穆家最懒的就是穆庆民了,本来学了一手砌匠手艺,结果工头去请都请不来,说生的都是女儿,赚钱没用,现在怎么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