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挖到祖物,希望来临

这些怪事,都从掀开石匣子一团白光刺痛双眼开始,有关宙眼的念头也是那时生出。

那石匣子极重,一人根本搬不动;四周有没人,两人也没动。

又没退没脚,怎么会突然不见了!

“不在那么,咦!怎么不在那了?”

志强伸手一指,突然也愣住了,却不在意道:“可能刚才不注意,又埋下去了吧;一个空石匣子,山上那种烂石头做的,不值什么钱,先看看这是不是你爷埋的酒坛子吧!”

苏齐点了点头,弯腰去碰,老式酒坛子蒙着油伞布牛皮绳扎口,不过深埋地下多年,油伞布一触就烂了。

志强捻起一块银元,两指掐在中间、吐气一吹,清脆颤音绵长悦耳!

“还真是银元,爸的病有希望了!”

苏齐松了一口气,把诡异之事压在心头,叫道:“志强拿着银元,咱拍几张照,告诉我爸妈和莹莹,东西找到了,让他们不要担心!”

病房里,苏莹莹正在为父亲捶腿,突然手机响了起来,拿起一看是哥哥微信,不由美眸一亮,伸到父亲面前,眉开眼笑:“爸,你看,哥哥真挖到了!”

三张照片。

苏齐满身泥浆、志强浑身油亮,两人呲着两口白牙,勾肩搭背、手抓一把银元。

大坑旁砂土堆上,苏齐抱着酒坛子,笑容灿烂无比。

志强手托酒坛子,身后挖掘机上用泥浆写着歪歪扭扭十个大字:红翔挖掘机,天下我第一!

“真、真挖到了!”

父亲连连点头:“莹莹,爸和你爷爷挖了几年,还不及你哥和志强一下午!”

“铁锨能和挖掘机比么!”

元莹莹眨眨大眼睛,身上压力一扫而空,松了口气:“哥哥真是太棒了!”

带着一百枚银元、五十六枚古铜钱,苏齐、志强两人天不亮搭从东鱼镇直达南明市班车,一到车站又乘车直奔西关古玩城,到了已经九点多了。

早上古玩市场人虽不多,但店铺都已开门营业。

两人不了解古玩市场,便商量多走多看,货卖三家、价高者得。

一家‘古鼎轩’门前,木牌子上一排精致小楷:买卖古币、书画、瓷器、玉器、饰品……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两人推门而入,女店员笑脸相迎,苏齐讲明来意,女店员转身入内,不多久一名中年人走出来。

中年人一副金丝眼镜、身着唐装气质儒雅谦和,笑吟吟:“鄙人王致和,两位泉友贵姓?”

泉友?

苏齐听不懂,但也不好发问,只能故作老练道:“免贵姓苏,王老板不必客气,咱们开门见山吧!”

“两个外行!”

一眼断定,王致呵呵笑道:“苏老弟真是快人快语,那请苏老弟亮宝,只要大开门,价钱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大开门,又是什么行话?

苏齐一头雾水,干脆也不装了,直接拿出银元道:“王老板你是行家,我也不班门弄斧,东西在这里,你先看看!”

昨天苏齐、志强忙活了大半夜,除了清洗银元钱币上的污垢、锈迹,还在网上找资料,询问市价。

不过弄了大半夜,才把银元行情弄清,至于五十六枚铜钱,还不知道贵贱,就先放着了。

一打开包裹银元的布包,王致和双眼一亮,捻起两块在指尖把玩,笑道:“果真是大开门,真品无疑;不过具体价格,我还要一一辨认后,才能给苏老弟一个准确数字,请稍等!”

“王老板请!”

苏齐一挥手,趁着王致和估价,立刻拿出手机,搜寻古钱币专业术语。

原来在古代,钱和泉同音,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不息,遂有人将钱称泉,古钱币爱好收藏者又叫泉友。

大开门,一眼就能看出是真货。

还有开门、有一眼假、开门新,都是泉友行话,交流专用术语。

随意搭几句话,泉友就能听出内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