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鬼谷子邀孙膑回谷小住,见其虽衣锦还乡,却目光阴郁,眉头紧锁。鬼谷子带他至“忘忧谷”(谷中遍植合欢花),让其静坐观花,问:“膑儿,你以为复仇后当如何?” 孙膑苦笑:“本以为可解脱,却更觉空虚。”

鬼谷子取出一卷《黄帝内经·素问》,指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道:“情志过极,伤及五脏。你心中执念(仇恨)太深,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心悸胸闷。” 他教孙膑“观花调神法”:每日清晨对合欢花静坐,想象花瓣舒展如心结打开;又让其书写“放下”二字,贴于床头,每日默念十遍。

药饵上,鬼谷子用“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甘草)疏肝解郁,加“酸枣仁”(养心安神)助眠。月余后,孙膑梦中不再惊醒,对鬼谷子说:“先生,弟子懂了——放下仇恨,方能真正自在。”

故事六:鬼谷辨“虚劳”,立“形神共养”之则

背景:鬼谷子年逾古稀,弟子担忧其身体,见他虽精神矍铄,却偶有“气短、乏力、腰膝酸软”之症。张仪问:“先生,您养生有何秘诀?”

鬼谷子带他们至谷中“炼形台”(四周松柏环绕,空气清新),解释:“形神共养,方得长生。形者,皮肉筋骨;神者,气血精神。形伤则神无所附,神伤则形渐衰败。”

他展示日常调养之法:

饮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早餐食小米粥(健脾)配核桃(补肾),午餐食鱼肉(补精)与青菜(通腑),晚餐食山药(补脾)与百合(润肺);

运动:“导引吐纳”——每日卯时(早晨五点到七点)面向东方,练习“八段锦”雏形(如“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活动筋骨,畅通气血;

调神:“静坐守一”——每晚亥时(晚上九点到十一点)盘腿静坐,排除杂念,专注呼吸,使心神安宁。

鬼谷子强调:“年老之人,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适度劳作如松柏经风,更显坚韧;适度静养如深潭蓄水,更养精神。” 弟子们依此调养,皆身强体健。

故事七:鬼谷疗“热痹”,创“清热通络”之方

背景:夏日炎炎,弟子苏秦日夜研读兵书,又常于谷中奔走采药,忽感“关节红肿热痛,尤以膝、踝为甚,活动受限,伴发热、口渴”(类似风湿热痹)。

鬼谷子诊其脉,见“滑数有力”(热邪盛),触其关节皮肤“灼热拒按”,断为“热邪蕴于经络,气血痹阻”。他取谷中“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君药)、“络石藤”(祛风通络,为臣药)、“赤芍”(凉血活血,为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水煎服。

又以“金黄散”(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等研末)调醋外敷关节,清热消肿。嘱咐苏秦:“热痹忌食辛辣油腻,需多饮绿豆汤(清热解毒),并避暑热,居处通风。”

三日后,苏秦关节红肿渐消,疼痛减轻。鬼谷子借此告诫:“痹证分寒热——寒痹(遇寒加重)需温经散寒,热痹(遇热加重)需清热通络。辨证不清,药石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