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曾经哭着求我两万块学费的女孩,如今已经站在了另一个我难以企及的高度。
她不是靠什么见不得人的捷径,她是靠着自己的头脑和努力,一步步走上去的。
这个认知,比她直接打我一巴掌还要让我难受。
我在报告的附件里,还发现了一份资料。
林晚在大学期间,就参与发起了一个公益助学项目,专门资助和她一样家境贫困却品学兼优的学生。
这个项目,现在已经颇具规模,在业内小有名气。
我突然想到,当年她哭着要学费时,如果我稍微伸出援手,哪怕只是帮她想想办法……
一丝复杂到我自己都无法言明的情绪,在我心底闪过。
是愧疚吗?不,更多的是一种被比下去的恼怒和不甘。
我关掉电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从情绪上攻击她,是没用的。
我必须找到能真正击中她的东西。
我开始研究星辰资本近两年的所有投资案例,发现了一个规律。
他们极其看重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很多看似不赚钱的“情怀项目”,他们都投了。
这与我过去那种“唯利是图”的商业模式,完全是两个世界。
我终于意识到,我之前的方案,从根子上就错了。
我想要翻身,想要重新获得和她对话的资格,就必须改变我的策略。
我不能再依靠那点可笑的“旧情”,而是要让她看到,我李泽,也能懂她的“商业理念”。
我通过关系,辗转联系上了照片上的那位老教授。
我希望能从他那里,探听到一些关于林晚的喜好和真正的需求。
电话接通了,老教授的声音温和但疏离。
我旁敲侧击地提起林晚,老教授只是简单地说:“晚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孩子,她的成功,是她自己努力和智慧的结果,任何人都夺不走。”
说完,他就客气地挂断了电话。
“任何人都夺不走。”
这句话像一根刺,深深扎进我的心里。
我感觉自己像个跳梁小丑,所有的企图都被人看得一清二楚。
焦躁和不安,像蚂蚁一样啃噬着我的内心。
06
我被公司彻底边缘化了。
办公桌被挪到了一个偏僻的角落,手头的工作被全部交接出去。
王明春风得意,每天西装革履地进进出出,身后跟着一群过去围着我转的人。
他在公司内部大肆宣扬,星辰资本的项目已经在他“力挽狂澜”下重回正轨。
我成了他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一个被唾弃的反面教材。
就在我快要认命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
林晚将作为主讲嘉宾,出席下周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高端科技峰会。
我的心脏,猛地一跳。
这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必须抓住。
我把自己关在家里,没日没夜地研究林晚的演讲主题——《科技向善:资本的社会责任与未来》。
我翻遍了星辰资本所有的公开资料,试图找到一个能与她对话的切入点。
在清理一堆废弃的旧文件时,我意外地翻出了一个尘封的硬盘。
里面有我当年追求林晚时的一些记录。
其中有一份文档,是我写给她但没发出去的情书草稿。
上面乱七八糟地记着她曾经跟我说过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