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多年后,我经营的“笔仙食府”成为城里最有名的餐厅。店里最受欢迎的套餐叫“学业有成”,但每个来应聘的厨师我都会告诉他们:

“作业要自己写,人生要自己选择。我店里不需要抄袭的厨师,只需要真心热爱烹饪的人。”

而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始终珍藏着一张有些发黄的纸,上面记录着一个笔仙与学渣的故事,以及无数人间味道的秘方。

每当夜晚来临,我偶尔还会对着空桌摆上一副碗筷,纪念那个帮我写完作业却教我自立自强的朋友。

2

笔姐离开后的日子,我一度很不适应。没有了她的帮助,我不得不直面自己的无知和能力局限。但奇怪的是,这些年潜移默化中,我确实从她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我向父母坦白了自己不想读研,想开餐厅的决定。意料之中的,他们勃然大怒。

“你知道我们供你读书多不容易吗?现在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你说不读就不读了?”母亲哭成了泪人。

父亲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地抽着烟,最后狠狠地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你这个不孝子!你对得起你爷爷的期望吗?”

那晚我彻夜未眠,但我没有改变主意。第二天,我拿出自己大学期间偷偷打工攒下的所有积蓄,又向几个信得过的朋友借了些钱,在城郊租下了一个小店面。

“笔仙食府”就这样开业了。

起初生意惨淡。我既没有餐饮经验,也没有特色菜品,全凭一腔热血和笔姐留给我的那些“人间味道”的记录。那些记录散乱而晦涩,大多是些感受和片段,我需要反复试验才能还原出其中描述的味道。

记得笔姐曾写道:“光绪十七年冬,城南张娘子以三滴梅醋解乡愁。”我试验了上百次,才明白那是描述一种用梅子醋调味的酸汤鱼,酸中带甜,恰能勾起游子思乡之情。

这道“思乡酸汤鱼”成了我店里的第一道招牌菜。

慢慢地,食府有了稳定的客源。大家口耳相传,说城郊有家小馆子,菜品有种说不出的特别味道,能让人想起记忆深处的某种情感。

开业第三个月,我遇到了大麻烦。卫生部门突击检查,指出我的厨房不符合规范,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房东通知我,下个月起租金要涨百分之三十。

那晚,我独自坐在已经打烊的店里,对着空荡荡的餐桌发呆。不知不觉地,我拿出纸笔,习惯性地呼唤:“笔姐,你在吗?”

笔没有动。我才猛然想起,笔姐已经走了。

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我摘下胸前的玉佩,放在桌上,苦笑着说:“爷爷,爸爸,我是不是真的很没用?没有笔姐帮忙,我连个小餐馆都经营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