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隙里的第一缕灵
大青山的褶皱里,藏着一棵没人说得清年岁的山楂树。
树干粗得要两个壮汉合抱,树皮像老龙的鳞片,皲裂出深深的纹路,缝隙里嵌着经年的腐叶和泥土。枝桠向四周蛮横地伸展,遮出半亩地的阴凉,每年秋天,红得透亮的山楂果会把枝条压得弯弯的,引得山雀和松鼠在枝叶间蹦跳。山下的陈家坳人管它叫“老山楂”,既不祭拜,也不砍伐——它就像山本身的一部分,沉默地站在那里,看了几百年的日升月落。
没人知道,这棵老山楂的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苏醒的。
最初只是一种模糊的“感知”。它能“闻”到春雨落在叶片上的清甜,“触”到夏风拂过枝桠的温柔,“尝”到秋阳晒红果实的酸涩,“听”到冬雪压弯枝条的轻响。它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也不知道周围的一切是什么,只觉得世界是一团流动的、充满气息的混沌。
这种混沌在一个雷雨夜被打破了。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乌云像浸了水的棉絮,沉沉地压在大青山上空。闪电像银蛇般劈开天幕,雷声震得山岩都在发颤。老山楂的枝叶被狂风抽打得东倒西歪,根系在泥土里紧紧抓着岩层,努力汲取着从地表渗下的雨水。
突然,一道惨白的闪电直直地劈向它的树冠!
老山楂没有“痛”的概念,却能清晰地感知到一股狂暴的、灼热的力量穿过它的枝干,顺着木质部往下窜,最后涌入深埋在地下的主根。那力量像一把锋利的刀,剖开了它混沌的意识,又像一汪清泉,滋养着某种沉睡的东西。
闪电过后,暴雨倾盆而下。老山楂的几片嫩叶被烧焦了,枝干上留下一道焦黑的痕迹,但它的意识却前所未有的清晰。它“看”到了土壤里蠕动的蚯蚓,“听”到了远处山涧里青蛙的鸣叫,“感知”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让它浑身舒畅的“气”。
这种“气”很稀薄,却很纯净,像清晨的露珠,顺着它的叶片和根系,一点点渗入它的体内。每当“气”流过,它被闪电劈过的枝干就会传来一阵酥麻的痒意,焦黑的痕迹也在慢慢变淡。
老山楂不知道这“气”是什么,却本能地想要吸收更多。它舒展枝叶,让更多的叶片接触空气;它延伸根系,在泥土里探寻着“气”更浓郁的地方。它像一个刚学会呼吸的婴儿,贪婪地吮吸着这天地间的馈赠。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山楂的意识越来越清晰。它开始“认识”周围的事物:在它枝桠间筑巢的麻雀,是“叽叽喳喳”的小东西;在它根部打洞的松鼠,是“毛茸茸”的小家伙;在它周围生长的杂草和野花,是“矮矮的”邻居。它还“认识”了山下的陈家坳人——那些用两条腿走路,会拿着镰刀来割草,会在秋天来摘它果实的“两脚兽”。
它对这些“两脚兽”没有太多感觉,只是觉得他们很吵闹,有时候会不小心踩坏它的根系,或者折断它的枝条。但它也不讨厌他们,因为他们摘走的山楂果里,总会有一些掉落在地上,被松鼠和山雀吃掉,最后又以粪便的形式回到土壤里,给它带来养分。
这天,一个穿着蓝色粗布衫的小男孩跑到了老山楂树下。小男孩看起来只有七八岁,手里拿着一个竹篮,篮子里装着几个刚摘的野草莓。他坐在老山楂的树根上,一边吃着野草莓,一边小声地自言自语:“娘又生病了,爹说家里没钱买药,要是能有什么办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