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转身又对李大强说:“还有你!忘恩负义的东西!当年你穷得叮当响,是秋月一家帮你还的债!现在有点出息就不要媳妇了?”

所有人都呆住了。

老太太对林秋月说:“闺女,我是这孽障的妈。这事我给你们做主!”

原来,老太太也是农村出身,最看不得这种事。

在老太太的压力下,老板终于答应给林秋月一个公道的赔偿。李大强虽然还是选择了老板女儿,但答应每月给孩子抚养费。

回村的车上,七个女人都很沉默。

快到村口时,林秋月突然说:“俺想好了,赔偿金下来,俺要在村里开个编织厂。咱们姐妹一起干,不比男人差。”

女人们惊讶地看着她。

“凭什么男人能在外面闯,俺们女人就只能守在家里等?”林秋月眼睛亮亮的,“俺们也要活出个人样来!”

回到村里,流言蜚语已经传开了。有人说七个女人在城里闹得丢人现眼,有人说她们不知廉耻。

但女人们不再在意。她们开始筹划编织厂的事,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忙得团团转。

王寡妇把老槐树下的空地收拾出来,做了临时厂房;张秀兰手艺好,负责教大家编织;李春燕识字多,负责记账;赵小梅嘴皮子利索,负责对外联系...

林秋月用赔偿金买了第一批材料。第一批产品出炉时,七个女人围着那些精美的编织品,又哭又笑。

然而困难比想象的多。销路打不开,产品堆在仓库里;村里人说闲话,说女人不该抛头露面;甚至有人夜里往厂房扔石头。

最难的时候,林秋月站在老槐树下对姐妹们说:“想想在城里受的侮辱!俺们不能再让人看不起了!”

女人们咬牙坚持下来。

转机来自一个意外。

县里来了个记者,听说七个农村妇女创业的故事,前来采访。报道出来后,引起轰动。

订单源源不断而来,甚至还有外贸公司找上门。

一年后的中秋节,编织厂已经小有规模,还请了十几个留守妇女。

七个女人坐在老槐树下,这次不是纳凉说闲话,而是开庆功会。

“俺家那口子听说俺挣钱了,说要回来跟俺过呢。”张秀兰笑着说。

李春燕嗤笑:“让他滚蛋!当初嫌弃俺们,现在看有钱了又想回来?”

赵小梅叹气:“其实...俺有点想他了。”

月光依旧明亮,但照着的不再是愁苦的脸。

林秋月举起酒杯:“姐妹们,俺敬大家一杯。没有你们,俺撑不到今天。”

女人们干杯,酒辣得她们直咳嗽,却都笑了。

这时,村口传来汽车声。一辆小车开过来,停在老槐树下。

下车的是李大强。他拄着拐杖,一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