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火燎原
维度理事会大厅内,星辰全息图景缓缓旋转,代表各文明的光点明灭不定。历经数年的激烈辩论、妥协与暗中博弈,"谐振网络"的构想终于挣脱了纸面规划的束缚。尽管以晨曦帝国为首的保守势力仍设置重重障碍,但在林凡继承人——首席协调官艾拉·陈(Ella Chen)——坚韧不拔的推动下,以及一系列难以解释的"幸运转折"下,一个名为"阿尔法共鸣圈"的试点网络得以启动。
初始成员仅包括人类文明、星辉族内倾向于合作的"守望派"星域、以及三个长期受维度湍流之苦的边陲文明:擅长生物共鸣技术的"绿荫共同体"、精于微观维度结构学的"晶石联盟"、以及在能量转化效率上有着独到之处的"光尘联邦"。
试点初期,困难远超预期。不同文明的科技树迥异,数据接口协议千差万别,光是统一基础通讯标准就耗费了数月。能量调配算法的每一次微调,都会引发成员间关于公平性与效率的无休止争论。信任的建立更是步履维艰,猜忌与历史隔阂如同无形的墙。
然而,协作的初步成果逐渐显现。当"绿荫共同体"的母星遭遇罕见的灵能孢子风暴时,"共鸣圈"首次启动了应急能量共享协议。来自人类和星辉族的维度稳定器及时投射出护盾,而"晶石联盟"提供的结构加固方案有效防止了地壳因能量冲击而断裂。虽然过程仍有磕绊,但灾难被成功遏制,死亡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这次成功合作产生了示范效应。跨文明联合科研团队开始涌现,攻克了数个单一文明难以解决的难题,例如利用"光尘联邦"的技术优化了能量传输损耗。那些长期被忽视的边缘文明,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融入一个更大共同体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仅是安全,更是发展的机遇。
成功的试点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不断扩散。越来越多的文明开始认真审视加入网络的利弊。甚至在晨曦帝国内部,议会中也出现了以年轻议员洛伦兹公爵为首的"融入派",他们以详实的数据论证孤立主义将导致帝国在技术和发展上逐渐落后。
林凡的意识,如同无形的手,轻轻拨动着命运的琴弦。祂并未直接干预,而是通过维度之心,微妙地放大那些理性、合作的声音,让每一次成功的合作案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让每一次因狭隘而产生的代价显得更为醒目。祂耐心地滋养着宇宙中向往连接与共生的种子。
与此同时,在遥远银河悬臂的一个不起眼角落,林凡早年播下的那颗"知识种子"正在开花结果。那个曾濒临毁灭的原始文明——如今自称为"灵祈族"——已经度过了最黑暗的岁月。数代人的时间里,他们从朦胧的梦境、古老的壁画启示和萨满的深层冥想中,逐渐领悟了对抗"虚无之噬"(即掠食性能量体)的方法。
他们学会了举行大型"灵韵仪式",将族人的精神力量汇聚成屏障;发现了特定种类的"共鸣水晶"可以放大他们的集体意志;甚至能引导地脉能量,形成驱散黑暗的"净化图腾"。他们不仅幸存下来,更发展出了一套以灵性感知和维度共鸣为核心的独特文明形态。他们对星空充满了敬畏与好奇,冥冥中感知到曾有一个伟大的意识在危难时刻给予了指引的"星光"。这颗文明的星火,虽仍微弱,却燃烧着坚韧而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