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互联网的“考古学家”们又挖出了一个陈年旧料。几年前,在一档真人秀节目里,同为演员的苏然曾对林宇说过一句话:“兄弟,别太较真。”当时这句话在节目里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提醒,甚至带着点朋友间的调侃。可放在现在这个语境下,这句话被赋予了全新的、令人不寒而栗的含义。人们开始反复咀嚼这五个字,试图从中解读出林宇的性格密码。他是不是一个太容易钻牛角尖的人?是不是一个把所有事情都压在心里,独自承受的“完美主义者”?苏然这句不经意的话,仿佛成了一道预言,一个注脚,为这场悲剧提供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心理学解释。于是,舆论的风向又开始悄悄转变,从怀疑“他杀”,转向了探讨“性格悲剧”。可无论是哪一种,都无法抹去一个年轻生命逝去的事实,也无法驱散笼罩在整个事件上空的巨大阴霾。我们这些屏幕外的看客,就像一群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手里拿着一堆真假难辨的碎片,却怎么也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真相。我们愤怒,我们惋惜,我们感到无力,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冰山一角,还是被精心修饰过的谎言。这潭水,到底有多深?或许,我们永远也探不到底。
第一章:命运的入场券
林宇的人生,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他不是被命运选中的宠儿,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用近乎笨拙的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从荆棘丛中磕出来的。
他最初的梦想,藏在镜头后面,心里装着一个导演梦。2010年,他为歌手陈瑶执导了一支名为《梦想之光》的MV,算是在梦想边缘轻轻触碰了一下。但舞台的引力,终究是无法抗拒的,他渴望站到光里去。2007年,他第一次鼓起勇气参加选秀节目《新星之路》,在西安赛区止步16强,然后便如石沉大海,再无回音。三年后,他再次出发,报名参加《青春之星》,结果在海选阶段就被淘汰。那一年的《青春之星》,冠军是苏然,季军是赵悦,后来话题度最高的,是刘阳。在那个夏天喧闹的记忆里,没有人记得一个叫林宇的海选淘汰者。
但他没有放弃。2013年,他第三次站上选秀的舞台。这一次,他终于走到了最后,拿到了全国总决赛第十名的成绩。那一年,冠军是后来声名鹊起的张阳,亚军是风格独特的李阳。林宇的第十名,显得有些不上不下,但总归是为他换来了一张进入这个行业的入场券。
按照快男惯例,他签到星耀传媒。或许是看到他身上的表演禀赋,公司没有按照选秀歌手的常规路径为他规划音乐事业,而是将他分到了影视部,让他去演戏。对于一个怀揣着音乐梦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有挣扎的。但他接受了,觉得去学习一些新东西也无妨,至少能保证自己不会失业。
他不是科班出身,表演对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刚开始拍戏时,他紧张到连台词都背不下来。第一次进组,直到定妆那天,他都不知道自己要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造型师让他一套套地试衣服,试到最后,拿出了一套带着假发的女士古装。他后来在采访中回忆起那一刻,说自己当时真的想哭。定妆的地点就在酒店的大堂,人来人往,充满了好奇的目光。他穿着那身女装,拖着长长的裙摆,用手按着随时可能滑落的假发,从二楼的楼梯上一步步走下来,站到那块白布前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