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半信半疑的指令】
江城市市长办公室。
刘明把那份通过绝密渠道送来的信函,重重拍在桌上。
“胡闹!”
他的秘书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国家灾害风险评估办公室?”
刘明拿起那份文件,又看了一遍落款。
“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单位?”
“一个代理主任,就敢直接给我下指令?”
“停市、停课、停工?他以为他是谁?他知不知道这三个字背后是什么?”
刘明气得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这封信,如果不是通过秦卫民的渠道送来的,他会当场就把它扔进碎纸机。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拨通了秦卫民的手机。
电话一接通,刘明压着火气的声音就传了过去。
“老秦,你手底下的人,是不是疯了?”
电话那头的秦卫民很平静。
“刘市长,你看到信了。”
“我看到了!所以我才要问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明质问道。
“一个刚成立的办公室,一个代理主任,就敢发这种东西?这是在扰乱人心!这是在制造恐慌!”
“刘市长,我理解你的心情。”
秦卫民的声音很沉稳。
“但沈知这个人,我看过他的报告,也了解过他的能力。”
“他不是在胡闹。”
“他不是胡闹?那他是什么?”
刘明冷笑。
“一个预言家?他告诉我五个小时后江城要发大水,我就要让整个城市停摆?”
“老秦,我们都是干这行的,讲的是程序,是证据!”
“他的证据呢?”
“他的证据,就是一份我们气象部门已经否决了的预测模型?”
“不止。”
秦卫民在那头停顿了一下。
“刘市长,天工集团的事情,你应该听说了吧?”
刘明愣了一下。
纪委那边确实给他通过气,说应急管理部转来一份材料,涉及天工集团在江城的几个项目。
“沈知,就是第一个把盖子揭开的人。”
秦卫民继续说。
“他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家。”
“我个人建议,你可以不全信他。”
“但你不能,完全不信。”
电话挂断了。
刘明拿着听筒,站在那里,久久没有动。
秦卫民的话,在他心里投下了一颗石子。
一个能挖出天工集团问题的人,会是一个信口开河的疯子吗?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办公桌上另一部电话响了。
是应急管理部总工程师,梁栋。
“刘市长!您好您好!”
梁栋的声音带着一种夸张的急切。
“我听说,那个姓沈的小子,把东西捅到您那儿去了?”
刘明皱了皱眉。
“梁总工有事吗?”
“有事!天大的事!”
梁栋的声音陡然拔高。
“刘市长,我跟您交个底,那个沈知,就是个江湖术士!”
“他搞的那个报告,在我们部里,已经被驳回了!根本通不过技术评审!”
“他现在是狗急跳墙,越级给您写信,就是想把事情闹大!”
“您可千万别被他蒙骗了!”
梁栋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不正常的激动。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懂什么叫城市管理?懂什么叫气象科学?”
“他这就是哗众取宠!是政治投机!”
“您要是听了他的,下令停摆,结果什么都没发生,那我们江城,可就成了全国的笑话了!”
“到时候,这个责任谁来负?还不是您这个父母官来扛?”
梁栋的话,句句诛心。
但刘明听着,心里的天平,却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太激动了。
这个梁总工的反应,太过了。
这不像是一个技术专家在进行理性的反驳。
更像是在拼命掩盖什么。
刘明挂断了电话,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一边,是秦卫民沉稳的担保和“宁可信其有”的劝告。
另一边,是梁栋近乎歇斯底里的否定和“会成为笑话”的威胁。
两个截然不同的态度,反而让他下定了决心。
他不能赌。
拿几百万市民的生命去赌一个万一,他赌不起。
但他也不能全盘接受沈知的建议。
那样造成的震动和损失,同样无法估量。
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刘明睁开眼,眼神变得锐利。
他拿起电话,开始下达一连串指令。
“喂,地铁集团吗?我是刘明。”
“黄浦路站,立刻关闭。”
“对,现在。”
“理由?就说接到线路检修通知,有潜在设备故障,需要紧急排查。”
“在晚高峰之前,清空站台,拉上警戒线。”
他又拨了第二个电话。
“城管委吗?通知一下沿江几个区的街道办。”
“特别是那些老旧小区的低洼地带。”
“搞一次‘防汛安全演练’。”
“对,演练。”
“把社区活动中心,学校体育馆都开放,让住在地下室和一楼的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暂时转移过去。”
“不要强制,以劝导为主,就说演练需要,有纪念品发。”
第三个电话,打给了市防汛指挥部。
“把我们的预备队调出来。”
“所有的移动水泵,沙袋,冲锋舟,全部装车。”
“开到哪儿?一半去黄浦路,一半去东湖隧道口。”
“就地待命。”
“名义,还是夜间拉练。”
一连串指令下去,全都是以“演习”、“检修”、“排查”的名义。
不公开,不声张。
在不引起社会恐慌的前提下,做最大程度的预防性部署。
做完这一切,刘明感觉有些脱力。
他看着窗外,天色越来越暗。
希望,是自己反应过度了。
就在这时,他的私人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一封邮件。
来自一个陌生的加密邮箱。
发件人,沈知。
邮件标题:【黄浦路站,实时沉降数据更新】
刘明点开邮件。
里面只有一张图,和一句话。
那是一张数据曲线图。
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沉降值。
图上有两条线。
一条是虚线,标注着“模型预测值”。
另一条是红色的实线,标注着“实时监测值”。
从一个小时前开始,那条红色的实线,开始抬头。
并且,以一种肉眼可见的趋势,向着那条虚线,不断逼近。
几乎完美重合。
图的下面,只有一行字。
【报告刘市长,我们安装在黄浦路站的监测设备显示,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地基不均匀沉降已经开始,且速度正在加快。】
刘明看着那条不断攀升的红色曲线。
他的后背,冒出了一层冷汗。
这不是模型了。
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那个年轻人,没有骗他。
窗外,第一滴雨水,砸在了玻璃上。
紧接着,是第二滴,第三滴。
瞬间,连成一片雨幕。
刘明猛地抓起桌上的红色电话。
这一次,他的声音里,再也没有了犹豫。
“接总值班室!”
“通知所有单位,防汛预案,提升至二级!”
“所有人员,立刻到岗!”
“这不是演习!”
“我再说一遍!”
“这不是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