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周韬不再试图在公开场合说服所有人,而是加大了上门攻坚的力度。他的团队带着格式合同和POS机,直接深入农户家中,针对不同家庭的弱点进行精准游说:对经济困难的家庭,许以更高的“签约奖金”和“困难补助”;对有子女在镇上工作的家庭,暗示可以“解决工作问题”;对仍在犹豫的农户,则强调“大多数人都签了”、“别耽误全村致富”、“镇上领导很关注”。

分化策略开始生效。村里流言四起,有人说反对项目就是“眼红别人拿钱”,是“阻碍发展”;有人传言镇政府很快会“统一流转”,到时候补偿更低;甚至有人开始指责芡实陈等带头反对的老人“顽固”、“不顾年轻人出路”。

一种无形的压力,通过乡邻关系和人言可畏,悄然施加在反对者身上。

江深知悉,必须加快行动。他需要更坚实的证据来武装村民,更需要打破信息不对称,让所有人看清项目的全貌和潜在风险。

他重点做了三件事:

合同解密与风险可视化:他设法拿到了一份旭日公司提供的完整版土地租赁合同(通过一位签了意向书但内心不安的农户)。利用专业知识和法律数据库,他对这份厚厚的合同进行了逐条解读,将其中复杂的法律术语和隐藏的风险点(如:租金调整机制模糊、违约责任不对等、项目终止后土地恢复责任归属不清、数据采集与使用权条款等)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图表和案例,制作成一份《光伏项目租赁合同十大风险提示》的简易手册。

生态影响预评估:他联合芡实陈等老农,对计划租赁的核心区域(包括那片芦苇荡)进行了一次联合踏勘与快速生态评估。他使用便携设备测量基础环境数据(光照、水温、土壤pH、生物多样性样方),而老农们则凭借经验指出关键物种的栖息地、水源涵养点、传统的水产农业轮作模式。他将科学数据与地方性知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