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半年后的一次家庭聚会上,表姐小雨坐在林晚晚旁边,闲聊时语气带着几分惋惜:“晚晚,之前听说你和苏辰出去吃饭了,我还挺高兴的,觉得要是能亲上加亲多好。”

林晚晚的心下意识一紧,面上却维持着平静。表姐继续道:“后来我妈跟我说,大姨其实有点顾虑…说两家关系太近了,万一你们两个小年轻将来有点什么口角争执,他们长辈帮谁都不好做,反而伤了她们老姐妹的和气…想想也是,毕竟都希望自家人好嘛…”

表姐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在谈论一件寻常的家长里短,可这话落在林晚晚耳中,却像一盆掺着冰碴的水,从头顶浇下,寒彻骨髓。

就……这样吗?

就因为这样一个近乎荒谬的、预设他们“将来会拌嘴”的理由?她长达十数年的注视、小心翼翼的靠近、那份鼓足勇气才迈出一步的尝试,就这样被轻飘飘地、提前否决了?

她甚至无法去质问。难道要她跑去问苏辰妈妈:“阿姨,您是不是怕我们以后吵架?”这想法本身就可笑至极。

那苏辰呢?他也是这么认为的吗?所以他才会在那场看似美好的Brunch之后,如此默契地、彻底地从她的生活里撤离,连一句解释或告别都吝于给予。他是不是也认为,她这份感情轻飘飘的,不足以让他去面对哪怕一丝可能存在的、来自家庭关系的微小麻烦?所以他那么轻易地就放下了她,就像拂去衣角上一粒无关紧要的尘埃。

可她呢?她从六岁起就追随着他的身影,他是她所有努力想要变得更好的动力源泉。她拼命学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得体,只为了能稍微靠近他一点。她所有这些年的心事重重、那些深夜的辗转反侧、那些因为他一个眼神就雀跃不已的瞬间……又算什么呢?

难道在现实和所谓的“稳妥”面前,她这份沉甸甸的、几乎贯穿了她整个成长岁月的爱慕,就如此不值一提,如此轻易就可以被“顾虑”掉吗?

林晚晚垂下眼眸,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最终只是对表姐露出一个浅淡得体的微笑,轻声道:“表姐说笑了,我们就是普通吃个饭而已。”语气平静得听不出任何波澜,将所有的汹涌澎湃都严严实实地压在了心底。

十一月,这座城市迎来了第一股强冷空气。风变得料峭,卷起地上层层叠叠的金黄银杏叶,在空中打着旋,再簌簌落下。

林晚晚在一次次投递了无数简历后,终于拿到了一家心仪公司的面试通知。

她打开衣柜,手指掠过一排衣物,最终停在那件浅燕麦色的廓形西装外套上。她将它取出,搭配了利落的黑色直筒裤和一双低跟皮鞋。镜子里的女孩,依旧年轻,但眉宇间那份因苏辰而起的、无所适从的慌乱已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试图牢牢握住自己人生的、沉稳而坚定的光芒。这光芒,源于无数次挑灯夜读,源于投递简历后的忐忑与等待,更源于那次家庭聚会后深刻的、只能依靠自己消化的领悟。

面试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走出写字楼,天色已近黄昏。清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带着深秋特有的干净气息。她踩着满地松脆的落叶,心里因为刚刚良好的自我展示而漾开一点轻快的、实实在在的暖意。

冷风更猛烈地刮过,卷起一地落叶,也吹透了她的西装外套。她下意识地拢紧衣襟,将半张脸埋进衣领里。

手机安静地躺在口袋深处,没有任何声响。它已经安静了快两个月了。那个她曾经会下意识频繁查看的对话框,依旧凝固在她发出的、最终没有等来任何回应的表情上。

她曾经幻想过无数种可能,甚至为他找过无数忙碌的借口。如今,表姐那番无心的话语,像最后一块拼图,凑齐了一个现实而冰冷的答案——并非她不够好,也并非他有难以言说的苦衷,或许仅仅是因为,在她和一条看似更平滑、更省力的人生轨道之间,他选择了后者。而她那份厚重的深情,在成年人的权衡利弊面前,轻如鸿毛。

她站在飘满落叶的街道中央,黄昏的最后一丝暖光正迅速被暮色吞没。

心底那只曾躁动不安、后又陷入沉睡的小鹿,此刻仿佛在无边无际的寂静里,彻底失去了声息。没有惊动,没有呜咽,只有一种彻底的、冰冷的明了。

它没有再醒来。

寒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也吹干了眼角那一点尚未凝结的湿意。她抬起头,望向通往学校的方向,路灯次第亮起,在冰冷的夜色里勾勒出温暖的光晕。

她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握紧了背包带子,迈开了脚步。

脚步声落在枯叶上,发出清晰而孤独的碎裂声,一声声,坚定地响在深秋的暮色里。

她知道,有些路,终究要一个人走。有些梦,醒了,就要学会在清醒的现实中,自己为自己点亮灯火。

梧桐树的叶子几乎落尽了,光秃的枝桠沉默地伸向天空,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冬眠与未来的新生。而她心中那片因一人而起的波澜壮阔的海,也终于在经历了所有的期待、雀跃、失落与冰冷的领悟后,彻底风平浪静,沉沉睡去。

再无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