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露脸,只用冷静专业旁白,将处境包装成商界大佬对继承人的“极限压力测试”。
用SWOT分析法剖析我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这条视频精准戳中对“豪门秘辛”和“商业精英养成”感兴趣的群体。
评论区没有同情,更多是好奇探讨:
“这哪家的魔鬼继承人训练?比小说刺激!”
“UP主逻辑清晰,分析头头是道,粉了!”
趁热打铁发布第二条视频,背景是图书馆,面前堆着小山般专业书籍。
文案:【企业管理案例深度剖析:启明科技的发家史与潜在危机】
我以“商学院学生”客观视角,匿名剖析启明科技运营策略商业模式。
“称赞”它早期技术创新和市场切入(那是我生母功劳),然后话锋一转开始埋雷:
“然而启明科技股权结构存在巨大历史遗留问题。创始人之一的原始股权去向不明,在法律上构成巨大潜在风险。一旦追溯,可能动摇整个控股权根基。”
“此外现任管理者张兰女士的铁腕零和博弈思维,虽然早期扩张成效显著,但长期来看,这种‘赢家通吃’模式是否会反噬企业自身?”
我巧妙地将张兰商业手段包装成“反面教材”进行专业剖析。
这一下彻底引爆财经圈!
账号一夜涨粉十万,大部分是高知和金融从业者。
他们被我犀利观点和详实“内部消息”折服。
“这个‘辰光’是何方神圣?对启明科技内幕太了解了!”
“她说得有道理!启明科技财报确实不好看!”
几个月内我保持每周一更,时而分析商业热点,时而分享专业知识,但总会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到启明科技。
我在一点点编织巨大的网罟。
将张兰引以为傲的并购案剖析成“不计成本豪赌”。
将她的996文化解读为“对人才压榨”。
甚至将三个草包哥哥的项目暗示为“内部利益输送”。
每篇分析都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挑不出错处。
舆论开始发酵,财经媒体和股评人开始引用我观点,对启明科技未来表示担忧。
启明科技股价开始持续震荡。
而张兰还沉浸在“一切尽在掌握”的幻觉里,可能还在享受每天收到我“零消费”短信的快感。
她不知道,我正在等待一击致命的机会。
5
机会来了。
启明科技发布公告,月底召开年度线上股东问答会。
以董事长张兰为首的高管将回答股东提问,全网同步直播。
就是现在!
我联系林舅舅。
这几个月他利用我给的资金和S市人脉,通过各种渠道悄悄帮我收购启明科技零散股票。
如今我以化名已持有公司0.01%股份。
虽然微不足道,但足以在股东大会获得提问资格。
同时我把母亲日记里的“股权代持协议”关键信息,张兰伪造的“公司资金紧张”虚假财务记录全部整理出来。
请专业人士将证据脱敏处理,抹掉关键姓名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