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B”:“可能是吧。我听说最近有个特别帅的钻石王老五在追她,对她可好了,天天送花送温暖,结果小姐姐好像都不怎么领情。唉,真不知道什么样的男人才能配得上她。”
这两个ID一唱一和,很快就把帖子的风向,从“夸奖我的画技”,引向了“讨论我的个人生活”,并且把我塑造成了一个“眼光高、不近人情”的“高冷女神”。
而那个“钻石王老五”是谁,不言而喻。
我看着论坛里的讨论,冷笑了一声。
想用舆论压力?想让我成为小区里“不识好歹”的女人?
秦曜,你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可惜,你忘了,网络,也是我的战场。
我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在国内一个非常有名的逻辑思辨和事实核查网站上,我有一个匿名账号,叫“真理复读机”。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用最严谨的逻辑和最详实的数据,去粉碎网络上的各种谣言和诡辩。我在那个网站上,以“抬杠之王”和“谣言粉碎机”而闻名。
对付这种小论坛上的带节奏,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我切换到我的小号,一个在业主论坛里潜水很久,从来没发过言的ID——“小区是我家”。
我没有直接去对线,那太低级了。
我先在那个热帖下面,用一种非常崇拜的语气回复:“哇!原来大神就在我身边!我马上去微博关注这位姜苓大大!”
然后,我用“小区是我家”这个ID,在论坛里发了一个新帖子。
标题是:《技术分析:关于<神仙画手>一帖中的几个疑点,大家理性探讨》。
帖子里,我写道:
“大家好,我是本小区的业主,也是姜苓大大的粉丝。首先,非常感谢‘热心邻居A’分享大大的作品,让我们认识了身边这位优秀的邻居。但是,在激动之余,我发现原帖和后续的讨论中,有几个逻辑上说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疑点一:发帖人身份。‘热心邻居A’和‘知情人士B’都是今天刚注册的新号,一上来就对姜苓老师的个人信息和生活状态了如指掌,甚至比我们这些老邻居知道的都多。这是否有点奇怪?正常邻居,会这么清楚别人是不是单身,有没有人追吗?
疑点二:信息来源。帖子里提到的‘钻石王老五’追求事件,细节非常具体。请问‘知情人士B’,你是趴在姜苓老师家门口听到的,还是在她家装了监控?在未经当事人允许的情况下,如此详细地讨论并传播其个人隐私,是否已经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
疑点三:动机推测。这两个ID一唱一和,表面上是夸赞姜苓老师,实际上却把话题引向了她的私生活,并试图塑造一种‘她很高冷,不领情’的舆论氛围。这背后,是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说,是不是那位所谓的‘追求者’,在追求不成后,试图通过制造舆论来给女方施加压力?这种行为,我们通常称之为‘PUA’。
综上所述,我严重怀疑,这是一场有预谋、有策划的网络舆论引导事件。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某人的私欲,并对我们的邻居姜苓女士进行道德绑架。
请大家擦亮眼睛,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当枪使。我们是一个和谐的小区,不欢迎这种歪风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