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谁才是小丑
调查组进驻后的第三天,风向变了。
起初,同事们看我的眼神带着敬佩,茶水间有人说“林晚真刚”,午休时竟有人主动请我喝奶茶。可到了第五天,流言悄然滋生。
“听说她是故意设局陷害知夏?”
“怎么可能巧合那么多监控都拍到?肯定是提前准备的。”
“哎,你说她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啊?收集别人黑料一年多……细思极恐。”
这些话传到我耳朵里时,正巧碰上行政部小姑娘躲着我换话题。我端着咖啡路过复印机,她原本笑着打招呼,见是我,立刻低头快步离开。
人心,从来不是靠证据就能扭转的。
更糟的是,母亲手术虽顺利完成,但后续治疗费用远超预期。医生建议住院观察两周,自费项目加起来接近六万。我翻遍积蓄、借遍朋友,勉强凑够首付,剩下的只能等下月工资。
而这时,HR约我谈话。
王莉坐在皮沙发上,笑容温和:“林晚,公司很欣赏你的专业能力。但这次事件影响太大,我们需要平衡各方关系。”
“什么意思?”我直视她。
“意思是,”她放缓语气,“如果你愿意主动申请调往苏州分公司,这件事可以定性为‘内部误会’,不影响档案。否则……调查结果一旦公开,恐怕对你未来也不利。”
我明白了。这是变相逼退。
“所以,是要我背井离乡,成全陈知夏的清白?”
“别说得那么难听。”她叹气,“职场嘛,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没再多说,起身离开。
当天晚上,我坐在出租屋阳台上,望着远处霓虹闪烁。这座城市曾让我满怀希望,如今却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困在角落。
手机震动。一条陌生号码短信:【想知道陈知夏真正的背景吗?】
我盯着看了很久,回了个“你是谁”。
对方秒回:【曾是她前任助理,被逼辞职。她不止偷创意,还伪造履历、贿赂客户、操纵评标。】
我心跳加快:【证据呢?】
【有。但她现在正联合高层抹黑你。你要再不反击,就得走人。】
我深吸一口气:【我要见你。】
约定地点是一家偏僻的咖啡馆,地铁末班车之后才见面。对方戴着口罩和鸭舌帽,女人,三十出头,眼神疲惫。
“我叫许晴。”她开门见山,“在这家公司待了五年,最后因为拒绝帮她篡改投标报价单被开除。”
她拿出一个加密U盘:“这里面有她近三年的操作记录:如何买通评委、如何用私人账户收受回扣、如何利用总监弱点控制决策层。”
“为什么不早点揭发?”
“一开始我以为只是竞争手段,后来才发现她是系统性掠夺。但我一个人斗不过她。直到看到你在会议上站起来——那一刻我觉得,也许有人能扳倒她。”
我接过U盘,手心出汗。
“提醒你一句,”她临走前说,“她已经开始反扑了。今天下午,她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份‘林晚精神状况异常报告’,附带所谓‘心理评估问卷’,说你长期存在被害妄想和偏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