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暴风雨前的寂静与饥饿的萌芽

图书馆三楼,期刊区。时间在这里的流速似乎都变得粘稠而缓慢,空气中漂浮着旧纸张特有的干燥微尘和一种近乎神圣的、不容亵渎的肃穆。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被深色木质窗格切割成一道道光栅,斜斜地投射在深红色的长条木桌上,形成明暗交错的光带。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无声地翻滚、飞舞,像是拥有了生命。

除了偶尔极其轻微的、仿佛怕惊扰了什么的翻书页的“沙沙”声,以及从阅览区最角落传来的、某人极力压抑着的、每隔几十秒一次的规律性轻咳,就再无声息。这种极致的安静,甚至产生了一种低鸣的嗡响,压迫着耳膜,让人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液流淌的汩汩声和心脏在胸腔里“砰、砰、砰”的、略显急促的跳动。

我,林凡,正深陷在这种令人几乎要屏住呼吸的安静里,感觉自己像个误入禁地的闯入者。面前摊开的,是一本厚重得足以当凶器或者镇纸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模型》,硬壳封面泛着冷冰冰的光。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错综复杂的曲线图和令人费解的专业术语像一群团结的黑色蚂蚁,爬满了每一寸空间,看得我眼冒金星,太阳穴一蹦一蹦地抽痛,后颈也开始发僵。

距离这门魔鬼课程的期末论文提交截止只剩不到48小时,而我还在文献综述的泥潭里艰难挣扎,效率低得令人绝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干涸的河床上抠出来的。

“咕~”

一声极其微弱,几乎像是幻觉或肠胃内部气体轻微置换的鸣叫,从我腹部深处隐隐传来。我身体几不可察地一僵,像被微电流击中,下意识地猛地收紧核心肌肉,屏住呼吸,试图将那点刚刚萌芽的不体面声音扼杀在摇篮里,压回它该待的黑暗深渊。

该死。我在心里低咒一声。为了挤出更多时间赶这篇要命的论文,中午只胡乱在便利店买了一个冷透了的金枪鱼三明治,囫囵吞下,甚至没仔细品尝味道。显然,那点可怜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根本不足以支撑我进行如此高强度的脑力(以及接下来即将发生的、意想不到的“体力”)消耗。一股熟悉的、令人不安的空虚感,正从胃部缓缓扩散开来。

我的斜前方,隔着一个空座位,坐着那个我似乎已经注意了很久,却又从未敢真正搭话的女生。她总是很安静,像一幅定格在图书馆背景里的油画。今天穿着一件看起来就很柔软的米白色绞花毛衣,衬得她肤色很白。她低头看书时,几缕柔顺的深棕色碎发会不受控制地滑落到莹白的脸颊边,她时不时会抬起纤细的手指,用一种极其轻柔的、近乎优雅的动作轻轻将它们拢到耳后。她身上有一股淡淡的、好闻的栀子花香,偶尔会随着空气的微弱流动飘散过来,在我被经济学模型折磨得焦头烂额之际,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令人舒缓的宁静。

我们从未交谈过,甚至连彼此的名字都不知道。但莫名的,经常会在下午这个相近的时间点,默契地占据这张长桌对角线的位置,仿佛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领地共识。有过那么几次,当我从书海中茫然抬头,或是她起身去书架找书时,我们的目光会有短暂不到一秒的交汇,随后便会互相微微点头示意,迅速移开视线。算是在这片绝对安静领域里,彼此心照不宣的、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