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没错,”陈泽点头,在白板上飞快地勾勒着产品逻辑,“不仅是分享生活,更要成为校园信息的聚合地、社团活动的展示窗、甚至是学生兼职和二手交易的可视化平台。我们要做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视觉校园’。”

“太酷了!”赵小雨眼睛发亮,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设计界面了,“UI一定要清新简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交互流程也必须流畅!”

“技术实现上,基于个性化推荐算法和LBS定位,难度有,但可以攻克。”张伟迅速在脑中过了一遍技术栈,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项目方向一拍即合,氛围火热,唯独卡在了名字上。几个提议都被否决,不是太俗就是难以记住。

一直沉思的陈泽指尖轻轻点着桌面,抬眼道:“叫‘校园Vlog’怎么样?简单,直接,一眼就知道是什么,容易形成品牌记忆点。”

“‘校园Vlog’…好!就这个!”张伟和赵小雨几乎异口同声。

创业的激情如同干柴遇上烈火,迅速燃烧起来。接下来的一个月,三人进入了近乎疯狂的状态。课余的所有时间都被投入其中。寝室变成了临时办公室,白板上画满了产品原型图和算法逻辑,桌上堆满了外卖盒和咖啡罐。

陈泽运筹帷幄,制定详尽的开发计划和市场策略,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格局;张伟化身代码狂魔,日夜不停地攻克技术难关,确保平台稳定与流畅;赵小雨则对每一个像素点“吹毛求疵”,打磨出极致简约又充满活力的视觉体验。

磨合、争吵、调试、优化…无数个不眠之夜后,“校园Vlog”1.0版本终于在服务器上成功部署。

初期的推广策略聚焦华夏大学内部。陈泽策划了“校园生活记录大赛”,设置了颇具吸引力的奖品;团队在食堂、宿舍楼下摆摊,穿着定制文化衫,耐心地向同学们介绍APP;首批种子用户还能获得精美的限量版纪念品。

线上线下组合拳迅速生效。“校园Vlog”上线第一周,用户量迅猛突破五千大关!校园里开始随处可见举着手机拍摄简短有趣视频的学生。

初战告捷,陈泽没有丝毫松懈,立刻启动下一步扩张计划,将推广辐射至周边高校。地推团队、校园代理、与各大学学生会合作…一套组合拳下来,用户增长曲线持续陡峭上扬。

一个月后,“校园Vlog”的用户量惊人地突破了十万人。更令人振奋的是,开始有广告商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在这个充满活力和精准年轻群体的平台上投放广告。

“陈泽!我们成功了!”一向沉稳的张伟也难以抑制激动,拿着后台数据的手都有些颤抖,“已经有三家品牌方明确表示了投放意向!我们…我们真的做成了!”

陈泽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用户数字和活跃曲线,脸上露出了欣慰却冷静的笑容:“放松,伟哥。这只是验证了第一步的成功,远远没到庆祝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让‘校园Vlog’成为全国每一个大学生手机里的必备应用。”

真正的考验很快来临。三个月后,一家在国内颇具声望的投资机构找到了陈泽,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以一千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全资收购“校园Vlog”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