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社交媒体上关于我的热度渐渐降温,被新的热点取代。但格斗圈内,我的名字正在被更多人讨论。

一周后,教练带来一个消息:“李浩宣布转型职业格斗,指名要与你复赛。”

我正做着引体向上,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松手掉下来:“什么?”

“他借着你的热度翻身了,现在自称‘从失败中崛起的男人’,粉丝不降反升。”教练冷哼,“有推广公司看中这个话题价值,愿意投资培养他。”

这倒是出乎意料。我原以为李浩会羞愧地消失,没想到他居然能化失败为机遇。

“要回应吗?”教练问。

我继续做着引体向上:“没必要。”

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几天后,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李浩在新教练指导下训练,看起来有模有样。视频结尾,他对着镜头放话:

“林峰,上次是我轻敌了。敢不敢在UFG资格赛上与我真正较量一次?除非你怕了。”

舆论开始发酵。许多人支持李浩的“逆袭”故事,认为上一次只是意外,甚至有人怀疑第一次比赛是设计好的炒作。

教练脸色难看地放下平板:“现在压力来了。如果你不应战,会被说成是害怕;如果应战但输了,你会成为笑柄;即使赢了,也有人会说你是欺负业余选手。”

我看着视频中李浩的训练画面。平心而论,他进步很快,基本姿势像样了许多,显然请了不错的教练。但职业格斗不是几个月就能练成的。

“UFG方面什么态度?”我问。

“他们乐见其成。这能带来关注度和票房。”教练摇头,“他们甚至提议让你和李浩打一场预热赛。”

商业赛事的本质就是生意。我理解UFG的选择,但这不代表我喜欢被利用。

“告诉UFG,我可以接受李参加资格赛,但不会与他打预热赛。”我最终决定,“如果他能通过海选,我们可能会在正赛相遇。”

教练点头:“合理的选择。不过林峰,别小看他。我听说他请了韩国金牌教练金申浩,全天候训练,进步神速。”

金申浩?这让我有些惊讶。那是亚洲顶级的格斗教练,以严厉和高效著称。看来李浩背后的推广公司确实下了血本。

训练间隙,我查看了李浩的最新视频。他正在练习重拳击打沙袋,动作标准,发力充分,与几个月前那个只会做健美动作的网红判若两人。

视频评论区一片欢呼:

“浩哥进步神速!”

“复仇之战!”

“这次一定赢!”

我关掉视频。格斗不是靠进步神速就能赢的。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学会动作,但学不会千百小时实战积累的经验和直觉。

然而,一丝不安悄然萦绕在我心头。李浩的转型太过顺利,背后肯定有强大的支持和精心的策划。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一场比赛,而是一个故事,一个逆袭的传奇。

而我,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什么角色?是最终被推翻的反派?还是证明传奇的垫脚石?

第二天训练时,我走神了,被陪练手击中了数次。教练叫了暂停。

“你在想什么?”他严肃地问。

“我在想,为什么李浩这么自信能短期内挑战职业选手。”我坦言。

教练沉默片刻,然后说:“我听到一些传言。李浩的推广公司正在与某些人接触,试图影响资格赛的抽签和对阵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