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一场戏。

李君让杨晚成来打样,就放在开机的那天拍摄,大家都期待着他的精彩演绎……

“演员准备……。”

“灯光就位……。”

“摄影就位……。”

“所有人,各就各位!”

“Action!”

一场相亲戏码,杨晚成本色展现出老实人的木讷,端着碗只顾着吃自己的馒头,一桌子的菜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寄人篱下,没地位。

才演没一会。

导演直接就喊“咔”。

导演喊停不是因为杨晚成演不好,而是太好了,这种好将旁边的海鸥给压完了。

“海老师,你脸上表情有些僵硬,不自然,从新来。”

继续拍摄。

“咔。”

“海老师,你那个动作有些夸张了些,收一收。”

“咔。”

“海老师,语速再慢些些,太快了,表情跟不上。”

“咔。”

“继续,再来一遍。”

“继续,再来一遍。”

“……。”

海鸥感受到了自己和角色之间的差距,她没硬着头皮再继续演下去,选择停下。

“李导,杨老师,给您们两添麻烦了,我想再找找感觉,深入里面观察下。”

李导:“好。”

杨晚成则是安慰说道:

“海老师,您客气了,都是一家人,有啥麻烦,我不过是从小当农民,角色认识多些,要论演戏,您可是我前辈。”

演员不是万能,演技也不是百分百绝对的。现在喊杨晚成去演个大富豪,估计也会出现海鸥的问题,角色认识不到位。

就这样,

重新调整拍戏节奏。

李导选择先拍杨晚成单独戏份,双人戏份押后。

海鸥老师开始找寻角色的感觉,衣食住行,全都是按照一个角色的标准。

她现在潜下心好好体验真正贫困的那种感觉。

杨晚成对贫困和低微认识很深刻,不需要体验。

一演一个准。

一演一个惊喜。

剧本中走出的主角。

转眼过去月余。

杨晚成每天都比较的忙碌,一方面是演戏,一方面协助导演开始教这些群演演戏。

这些群演全是周边村民,没有一点的演戏经验。

片场的工作人员对杨晚成是愈发的尊重,一是实力,二是为人十分的热情。

全都尊称一声:

杨大爷。

就连导演后面都跟着他们一起叫,杨大爷。

“杨大爷,这也没多少活,我们自己来弄吧,你今天都演了一天戏,辛苦了。”

“一起,快些。”

搞后勤的老王道:“杨大爷,你戏也演得太好了。”

“老王,你还懂戏?”旁边的人调侃搭道。

“我不懂,导演懂呀,每次杨大爷演完,导演都拍掌,大爷肯定是最牛逼的。”

“那是,大爷还是你大爷。”杨晚成偶尔也会开下玩笑。

老王玩笑道:“大爷,收不收徒弟,要不我拜你为师得了,你教我演戏得了,说不定以后你培养一个影帝出来。”

“我拜你为师,赶紧弄完,整饭吃,肚子咕咕响,演戏哪有吃饭重要。”

大家伙停下聊天,手上的动作加快了起来。

此时,杨晚成看到前方脚下突然出现熟悉的光球。

“Der……恭喜宿主,获得生活技能,大锅家常菜。”

大锅菜,锅越大,菜越香,最适合剧组用的那口大锅,可谓是农村酒席必备手艺。

回去路上。

杨晚成问道:“小王,今天晚上搞什么菜来吃?”

“吃鸡。”

“吃鸡好,好久没吃鸡了。是整柴火鸡,辣子鸡,口水鸡,还是什么鸡?”

“大爷,这鸡给吴婶做有些暴殄天物,你会炒鸡不?”

“倒是会写。”

“大爷,你来炒吧!”

吴婶是剧组在隔壁村请的大婶,做菜咸了就行,能吃就行,味道那是真的很一般。

剧组成了美食荒漠。

杨晚成也想试验下自己的大锅菜,于是道;“行,今晚就给你们炒一个辣子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