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格中放着一本泛黄的日记本和几张老照片。日记本是祖父郝建国的,记录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些日常琐事。郝富贵快速翻阅着,突然,一张夹在日记中的旧照片飘落在地。
照片上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穿着民国时期的旗袍,站在一棵歪脖子槐树下,背景是一座老宅。令郝富贵震惊的是,这座老宅与铜镜背面雕刻的图案一模一样!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婉清于槐庐,1936年春”。
郝富贵感到心跳加速。他继续翻阅日记,终于在一页上找到了关键信息:
“今日再访槐庐,见镜中影像愈清晰。婉清之冤未雪,吾心难安。赵德贵此獠,虽死不足以赎其罪。奈何证据湮灭,真相难明。唯此镜留存秘密,待有缘人解之。”
接下来几页的内容被大量撕去,只剩下一段令人费解的话:
“金条七根,血债血偿。槐树下,井台边,半张年画藏忠奸。”
郝富贵怔住了。赵德贵这个名字他似乎在哪里听过。迅速打开电脑搜索,结果令他大吃一惊——赵德贵是1948年一桩著名金条劫案的主犯,但案件至今未破,金条下落成谜。
更令人震惊的是,搜索结果显示,赵德贵当年有个同伙名叫陈富贵,但在案件发生后不久就神秘失踪了。郝富贵想起祖父的原名正是陈富贵,后来才改名为郝建国!
“爷爷居然是劫案嫌疑人?”郝富贵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在他记忆中,祖父是个温和谦逊的老人,怎么可能是武装劫匪?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那面铜镜上。忽然,他意识到照片中的槐庐可能真实存在。通过本地历史建筑数据库查询,他很快找到了答案——槐庐是城西一座废弃的老宅,建于民国初年,如今已被列入拆迁计划。
没有犹豫,郝富贵决定立即前往槐庐一探究竟。
一小时后,郝富贵站在了槐庐破旧的大门前。老宅的确与铜镜上的图案一模一样,门前那棵歪脖子槐树更是确认了这一点。宅院显得阴森而荒凉,四周杂草丛生,显然已久无人居。
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郝富贵迈入了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老宅。院内铺着青石板,因年代久远而凹凸不平。正厅的门虚掩着,郝富贵轻轻一推,一股陈旧的霉味扑面而来。
厅内摆设简单而古朴,积满了厚厚的灰尘。墙上挂着一幅残破的山水画,角落有一张八仙桌和几把椅子。最引人注目的是厅堂正中央的一面空墙,墙上有一个明显的圆形痕迹,似乎曾经长期悬挂过什么东西。
郝富贵心中一动,从包中取出铜镜,比对着墙上的痕迹——完全吻合!这里就是铜镜原本悬挂的地方。
就在他将铜镜放回原位的那一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镜面突然泛起一层淡淡的青光,整个厅堂的温度骤然下降。郝富贵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耳边响起细微的嗡鸣声。
当他重新聚焦视线时,惊恐地发现镜中映出的不再是眼前的厅堂,而是另一个场景: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正惊慌地奔跑,身后追着一个持枪的男子。女子跑到院中的井边,男子逼近,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