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羡慕我们的默契,说我们是天生一对。我也这么认为,直到2022年春天,公司来了一个新的UI设计师。
她叫林娜,是从一家4A广告公司跳槽过来的。第一天到公司,她就引起了轰动——高挑的身材,时尚的打扮,精致的妆容,与我们公司技术部门那些不修边幅的程序员形成鲜明对比。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公司的产品评审会上。她正在讲解一个新产品的界面设计,自信从容,言语间透着专业与魅力。
“我认为用户体验不仅仅是美观,更重要的是直觉操作,”她说着,目光扫过全场,偶尔与我对视,“我们的设计应该让用户不需要思考就能自然使用。”
会后,几个单身男同事围着她聊天。我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她却突然叫住我:“你是李明对吧?我看过你做的后台架构,非常棒。”
我有些惊讶:“谢谢,你的设计也很出色。”
“有机会合作的话,希望能多听听你的技术建议,”她微笑着递给我一张名片,“设计需要与技术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我接过名片,客套了几句就离开了。说实话,林娜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我心里只有陈薇。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我的意料。由于新产品的重要性,我和林娜需要频繁合作。我们开始一起开会、讨论产品细节、解决技术实现问题。她经常来找我咨询技术可行性,我也会就用户体验征求她的意见。
林娜与陈薇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陈薇温婉内敛,像一杯清茶需要慢慢品味;林娜热情外向,像一杯烈酒立刻就能醉人。她毫不掩饰对我的欣赏,经常当着同事的面夸奖我的技术能力。
“李明是我见过最懂产品的技术人员,”有一次她在团队会议上说,“他能从用户角度思考技术实现,这很难得。”
这样的赞美让我有些飘飘然。我开始期待与林娜的会议,甚至会特意整理一下仪表再去见她。我知道这样不对,但告诉自己这只是普通的同事欣赏。
转折点发生在公司年会上。那天陈薇因为参加一个职业培训不能到场,我独自一人参加。晚宴时,林娜主动坐到我身边。
“你的领带很配你的衬衫,”她笑着说,语气自然得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不过要是换成深蓝色会更出彩。”
我有些不自在:“我太太帮我选的。”
“她很有眼光,”林娜啜了一口酒,突然问:“我听说你们是公司同事?HR部门的陈薇是吗?”
我点点头,奇怪她怎么会知道。
“我看过员工档案,”她仿佛读懂了我的心事,狡黠地一笑,“HR不是唯一能看档案的人哦,我们有权限查看合作部门的人员信息。”
这个话题让我不太舒服,正想转移话题,却听到主持人宣布舞会开始。
“跳支舞吗?”林娜向我伸出手,眼睛在灯光下格外明亮。
我犹豫了一下:“我不太会跳。”
“没关系,我带你。”她不由分说地拉起我的手,走向舞池。
林娜的舞技很好,在她的引导下,我居然也能跟上节奏。周围有人投来目光,我注意到有些是羡慕,有些则是讶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