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回到青龙镇的那天,细雨如丝。
长途汽车在泥泞的路上颠簸了七个多小时,终于停在了镇汽车站破旧的站牌下。他拎着简单的行李走下车,深吸了一口故乡湿润的空气,混杂着泥土和桂花香的气息瞬间将他带回了十年前。
车站还是老样子,只是更旧了些。墙面上的白灰剥落得厉害,露出里面暗红的砖块。几辆三轮摩托车零散地停在一旁,司机们聚在一起抽烟聊天,见有乘客下车,便懒洋洋地望过来。
“师傅,去石巷弄多少钱?”张维走向最近的一辆车。
“石巷弄?十块。”司机掐灭烟头,打量着他,“听口音,本地人嘛,好久没回来了?”
张维点点头,没多说话,拎着行李上了车。三轮摩托突突地启动,沿着熟悉的街道行驶。街道两旁的老房子大多拆了,建起了崭新的商铺和住宅楼,只有偶尔几棵老槐树还能唤起他的记忆。
“变化很大啊。”张维不禁感叹。
“那可不,新区开发,老街改造,再过两年,保准你认不出来啰。”司机一边灵活地避开路上的坑洼,一边说,“听说还要建大型商业中心呢。”
车在石巷弄口停下,张维付了钱,拎着行李走向巷子深处。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两旁的白墙黑瓦老房子静静伫立,与外面飞速变化的世界仿佛隔了一个时代。
他家老宅的木门虚掩着,推开门,院子里那棵老桂花树开得正盛,金黄的花朵缀满枝头,香气扑鼻。堂屋里,母亲正低头缝补着什么,听见动静抬起头,愣了片刻,随即笑容绽开。
“小维!怎么不打个电话说一声就回来了?”母亲急忙起身,接过他手中的行李,“吃过饭没有?瘦了这么多...”
“妈,我不饿。”张维环顾四周,家里的一切几乎没变,还是他记忆中的样子,“就是想回来了。”
母亲打量着他,眼神里有关切,但没多问什么。三年前张维执意要去上海发展时,她是反对的。如今儿子突然回来,她心里明白肯定有事,却不急于追问。
“回来好,回来好。”母亲只是连连点头,“你的房间我一直打扫着,随时都能住。”
晚饭后,张维沿着记忆中的小路散步消食。雨已经停了,夕阳从云层缝隙中洒下金光,将湿漉漉的青石板路照得发亮。不知不觉,他走到了镇东头的小石桥上。
这座明代古桥是青龙镇的标志,桥下的河水静静流淌,两岸的柳枝垂入水中,随波轻摆。桥那头,几栋老房子正在拆除,机器轰鸣声打破了黄昏的宁静。
“要建滨河商业街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张维转过身,愣住了。
李丹丹站在桥那头,夕阳为她勾勒出一圈金边。她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牛仔裤,长发松松地束在脑后,比起十年前少了几分青涩,多了几分成熟韵味,但那双明亮的眼睛一点没变。
“丹丹?”张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听说你回来了。”李丹丹微笑着走上桥来,“小镇消息传得快。”
两人相视片刻,忽然都笑了起来。十年光阴仿佛一瞬间缩短,他们又回到了十八岁的夏天。
“什么时候回来的?”李丹丹问,倚在桥栏上,姿态自然得仿佛他们昨天刚见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