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打断他,目光锐利:“掩盖和拖延才会引发真正的恐慌。我们要做的是主动掌控舆论,把‘丑闻’变成‘张氏集团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展示。有问题吗?”

那人被我看得低下头:“没…没有。”

“很好。”我点头,“王副总,请您立刻协调资源,确保各部门畅通。散会!”

众人迅速起身,忙碌起来。雷厉风行的姿态暂时压下了所有的质疑。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几乎是以一当十。审核财务报告、与李教授团队沟通收购及注资细节、应对闻风而来的媒体电话、安抚重要客户……我甚至抽空见了两位一直对张夫人母女作风不满的中立董事,稳住了他们的支持。

大脑高速运转,三年来我默默观察、学习、积累的一切,在这一刻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我对公司的了解程度,甚至超过了许多在位多年的高管。每一个决策,每一个指令,都精准地打在关键点上。

傍晚,暂时告一段落。我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华灯初上的城市。这间原本属于张轩的办公室,此刻已经更换了门牌。疲惫如潮水般涌来,但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

手机响起,是张轩。我看着屏幕上闪烁的名字,迟迟没有接听。直到铃声自动熄灭,一条短信跳了出来:“小雨,我们谈谈好吗?妈她…病倒了。”

我看着那条短信,心里没有泛起丝毫涟漪。病倒了?比起她们对我做的,这又算得了什么?我回复了两个字:“忙,勿扰。”

然后,我将手机调成静音,重新投入工作。复仇的快意固然甜美,但巩固权力,才是确保自己不再被践踏的根本。

第三章 内忧外患

张夫人确实气病了,住进了本市最昂贵的私立医院。但这并没有让事情平息。

第二天,更大的风波袭来。

由于张宁和林薇薇被带走调查的消息无法完全封锁,加上项目出事的风声走漏,媒体开始大肆报道“张氏集团内部混乱,涉嫌重大经济犯罪”的新闻。股市一开盘,张氏集团股价直接跌停,市值蒸发数十亿。

雪上加霜的是,几个原本谈得好好的合作方,纷纷打来电话表示“需要重新评估风险”,项目进程暂停。银行也措辞谨慎地来电,询问公司财务状况,暗示之前的贷款可能需要重新审核抵押物。

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危机小组的成员们脸上都带着焦虑。

“肖总,股价再这么跌下去,就算‘星辰资本’注资,也可能不够填窟窿啊!”财务总监擦着汗说。

“几家主流媒体都在追问细节,我们之前的通稿快压不住了。”公关总监一脸愁容。

王副总也面色沉重:“有几个老股东打电话给我,情绪很大,担心血本无归。”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知道,这是对手的反扑,也可能是某些趁火打劫的秃鹰在嗅到血腥味后的行动。张家盘根错节,张夫人经营多年,不可能没有后手和一些死忠。

果然,下午,一位姓刘的董事,也是张夫人的远房表亲,联合了几位小股东,突然发难,要求召开临时董事会,质疑我领导能力的合法性,并提出应由“更德高望重”的张家人(比如卧病在床的张夫人指定的代理人)来主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