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同志……”
“上车。”赵卫东言简意赅,指了指自行车后座。
后座上居然还很贴心地绑了一块软垫。
许明薇犹豫了一下,侧着坐了上去,手小心翼翼地抓着后座的铁架。
“坐稳。”赵卫东长腿一蹬,自行车就平稳地滑了出去。
乡间的土路并不平整,自行车微微颠簸。许明薇紧张得身体僵硬,生怕掉下去。一阵风吹过,带来他身上淡淡的皂角味和阳光的气息。
路两旁的田野和树木向后掠过。偶尔有下工的村民看见他们,都露出惊讶又了然的表情。
许明薇脸上有点发烫,低声说:“赵同志,这样……会不会影响不好?”
前面传来男人沉稳的声音:“捎带一下病弱的知青同志,符合革命互助精神。”
许明薇:“……”好一个革命互助精神!这帽子扣得,无懈可击!
她忽然就没那么紧张了,甚至悄悄松开抓着铁架的手,试探性地、极小幅度地揪住了他军装的后摆。
赵卫东的背影似乎僵硬了一瞬,但没说什么,车速依旧平稳。
快到知青点时,许明薇赶紧跳下车。
“谢谢赵同志!”她小声道谢,脸上还带着点红晕。
赵卫东从车把手上解下水壶递给她:“里面是甘草水,兑了点蜂蜜,润肺。”
许明薇接过水壶,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看着他推车离开的背影,她忽然觉得,这碗软饭,不仅香,好像……还有点甜?
4 革命互助精神
赵卫东的自行车后座,许明薇一坐就是小半个月。
每天清晨打谷场练呼吸,傍晚下班自行车驮回知青点。
赵卫东话不多,但行动力十足。今天塞个煮鸡蛋,明天带块烤红薯,后天水壶里换成菊花茶。
许明薇的气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了起来,咳嗽虽然没断根,但至少不再动不动就咳得惊天动地。
知青点里的风言风语渐渐多了起来。
周丽娟阴阳怪气的次数与日俱增:“哟,咱们的病西施回来啦?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天天有专人接送,比公社书记架子都大。”
张大妞倒是真心为她高兴,私下里拉着她说:“招娣,赵卫东这人靠谱!姐看他是真对你好!你这身子骨,要是真能跟他成了,也算有个依靠了。”
许明薇只是笑笑,不说话。
心里却门儿清:依靠?她当然要依靠。但这“依靠”的基础得稳固。目前这点“革命友谊”和“互助精神”还太脆弱。
家里那封“痨病”信就像个定时炸弹,虽然暂时吓退了吸血家人,但万一他们不信邪,或者从别的渠道打听呢?
她得加快进度,把这“软饭”坐实了!最好能扯张证,有了名分,很多事情才好操作。
但这年头,搞对象容易,结婚却难。
要打报告,要审批,尤其是知青和当地青年结婚,审查更严格。
她得找个合适的契机。
契机没等来,却等来了一封电报。
电报是直接打到大队部的。
队长表情严肃地把许明薇叫到办公室,把那张薄薄的纸递给她。
许明薇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她展开电报,上面只有短短一行字:
“母病重速归 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