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妥协了。当周警官去取资料时,林薇留下来看守我。
“我知道你的事,”她突然说,“三年前那起完美谋杀案,你几乎逃脱了刑罚。”
我挑眉:“几乎是关键词,不是吗?”
“你聪明反被聪明误,留下一个微小到几乎不存在的证据。”她的目光锐利,“为什么?”
我轻笑:“你以为我是故意被抓的?”
“心理学角度,某些高智商罪犯潜意识中希望被抓住,为了证明...”
“亲爱的警官,”我打断她,“不要用你那教科书上的心理学来分析我。我在这里是因为我选择在这里。”
她显然不相信:“选择在监狱里度过二十年?”
“监狱是个有趣的地方,”我环顾四周,“所有的社会伪装都被剥离,只剩下最原始的人性。而且这里提供了大量思考的时间。”
“思考更多犯罪吗?”
“思考人性,警官。犯罪只是人性的一种表现。”我微笑道,“比如你现在在想,是否应该相信一个罪犯的话,同时又无法抑制好奇心想知道我能提供什么见解。这种矛盾令你着迷,不是吗?”
林薇的表情告诉我我击中了要害,但她很快恢复了专业面具。
周警官带着更多文件回来了。我花了一个小时研究所有材料和照片,喝了咖啡,然后在他们的监视下用了三十分钟上网搜索。
最后,我抬起头:“第三个死者,王志强,开出租车多久了?”
“十七年,”周警官回答,“有什么关联?”
“他的日常路线包括南浦高架吗?”
林薇查看笔记:“实际上,是的。他经常在夜间值班,经过那条路线多次。”
我点头:“第一个死者,银行经理,他的通勤路线也经过那座桥。第二个,幼儿园教师,她的未婚夫证实他们第一次约会就在桥附近的一家餐厅。”
两位警察愣住了。
“你怎么知道这些的?”周警官问,“这些细节没有对外公开。”
我推过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一本地图册的电子版和几个本地博客页面。
“南浦高架桥不仅是交通要道,它还是一种象征。”我说,“看看这些博客文章,多年来一直有人称那座桥‘被诅咒’,因为建设期间有多名工人意外死亡。”
林薇皱眉:“所以你认为是某种超自然现象?”
我大笑:“不,亲爱的警官,我不相信幽灵。但我相信人的心理暗示和符号象征。”
我指着第一个案发现场的照片:“注意绳结的打法——虽然专业但显得多余且复杂,更像是表演而非实用。第二名死者的绳索几乎一模一样。”
“说明是同一个凶手。”周警官说。
“或者,”我微笑,“是同一种心理暗示。”
第二章:桥上的阴影与闪烁的光
我让他们看我在网上找到的东西:一段模糊的视频,拍摄于三年前,显示一群年轻人在南浦高架上进行某种仪式般的活动。
“这是什么?”林薇问。
“都市传说”我解释,“三年前开始,有个小团体在网上传播‘桥灵’的概念,声称在高架桥上以特定方式自缢可以实现时空穿越或重生。”
周警官看起来怀疑:“所以你认为这些人是受网络迷信影响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