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长是个精明的中年女人,挨个验货,报了个价。
我觉得低了,正想还价。
江念突然开口了。
她拉着我,用我才能听见的声音说:“左边第三个包,是限量款,他报价低了三万。他柜台底下那本杂志,最新一期,封面就是这个包的广告。”
我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
我清了清嗓子,指着那个包,对店长说:“老板,做生意不实在啊。这个价,你转手就能挣五万。我也不多要,你再加两万,这些东西,你全拿走。”
店长的脸色变了变,最后,他咬咬牙,点头了。
拿着银行卡走出店门,我看着卡里多出来的二十万,又看了看身边低着头的江念。
我拍了拍她的肩膀。
“江念,你是个天才。”
她抬起头,眼睛里,第一次有了光。
**3. **
二十万,听着多,但在这个城市的生存成本面前,屁都不是。
我用最快的速度,在郊区租了个带小院子的老破小。房租便宜,最重要的是,那个小院子,能让我们折腾点事。
安顿下来的第一天晚上,我问江念:“你有什么想做的事吗?”
她愣了很久,摇摇头,眼神黯淡下去:“我不知道。以前……就是干活,挣钱,给他们。”
那个“他们”,是她在乡下的养父母。
我叹了口气,换了个问法:“那你喜欢做什么?”
这个问题,好像点亮了她。
她的眼睛里闪着光,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喜欢……做吃的。我奶奶教过我做很多种糕点。”
“就是它了。”我一拍大腿。
我不是心血来潮。穿书前,我就是个天天加班的社畜,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各种消费风口。
现在的年轻人,嘴上喊着养生,背地里奶茶烧烤样样不落。他们缺的,不是吃的,是情绪价值。
那些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点心,没有灵魂。
我们要做的,就是“新中式糕点”。用最好的料,最传统的手艺,配上最能戳中年轻人心窝子的包装和故事。
我们把小院子收拾出来,买了烤箱,买了工具。
江念,就像一块被激活的海绵。
她不用看菜谱,那些步骤,那些配比,全在她脑子里。她揉面的手法,专注的眼神,像个天生的艺术家。
第一炉桂花糕出炉的时候,那股香气,差点把我的魂都勾走了。
我尝了一块。
甜而不腻,入口即化,桂花的清香在嘴里散开。
好吃。
比我吃过的任何一家五星级酒店的点心,都好吃。
我当场拍板,给我们的店,取名“念悦轩”。
江念的念,林悦的悦。
我负责搞钱,搞营销。江念,负责产品。
我用最低的成本,注册了网店,开了社交账号。我没钱请模特,就自己上。
我拍江念做糕点的过程,她的手很巧,做出来的东西,像艺术品。
我写文案:“每一口,都是被时光遗忘的味道。”
账号发出去的第一个星期,没什么水花。
我俩一边吃着泡面,一边看着后台那可怜的几个浏览量。
江念有点泄气:“林悦,我们……是不是不行?”
“别急。”我夹起一筷子面,“让子弹飞一会儿。”
转机,在第二个星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