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提醒 R-734,根据《后联盟时代深空航行公约》第 11 条,你需每周上传完整传感器日志。重复,完整日志。” 机械女声特意加重了 “完整” 二字。
通讯切断的瞬间,林默迅速调出隐藏文件夹。屏幕右下角弹出一张全息照片:穿着白色实验服的女孩站在环形对撞机前,笑容比星云的光带更明亮。照片下方标注着一行小字:“林溪,联盟时空物理研究所,失踪于星历 335 年 6 月 12 日 —— 幽灵星云战役爆发当日。”
“阿尔法,” 他低声说,指尖划过照片里女孩的脸,“把刚才那段通讯记录加密归档。然后,启动‘夜莺协议’,对幽灵星云核心区进行第 372 次定向扫描。”
“‘夜莺协议’已启动。提醒:该操作将消耗 17% 备用能源,且不符合联盟标准探测流程。” 阿尔法的代码轮廓闪烁了一下,像是在犹豫,“舰长,我们真的能在那里找到……”
“我们必须找到。” 林默打断它,目光重新投向舷窗外的星云。此刻,一缕淡蓝色的光带正从星云边缘掠过,与传感器阵列的指示灯诡异同步。那不是已知的任何天体现象 —— 更像是一道被宇宙本身遗忘的裂痕。
他在航行日志的末尾补充了一行,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文字:
“异常信号特征匹配度 0.001%,但它在动。”
驾驶舱内再次陷入寂静,只有传感器的蜂鸣声和阿尔法低负荷运行的电流声。在这片埋葬了联盟荣光的星海中,“漫游者号” 像一枚孤独的探针,既在执行无人关心的 “任务”,也在追寻一个被时间掩埋的答案。而那缓慢旋转的幽灵星云,正用它紫色的迷雾,悄悄酝酿着下一次时空的震颤。
第一部分:异常信号与时空涟漪
来自未知象限的引力异常
数据异常:常规扫描中的异常读数
在 “星际漫游者” 号执行第 37 周期边境扫描任务时,编号 X-73 象限的引力场数据首次出现异常波动。主角作为首席天体物理观测官,在标准化数据校验过程中发现,该区域的引力势阱深度较联盟公布的基准值偏离了 4.7 个天文单位—— 这一偏差远超仪器允许误差范围(±0.2 天文单位)。初始诊断报告将其归咎于船载 Mark-IV 引力波探测器的老化组件,该设备已连续运行 14 个标准年,此前曾出现过三次类似的传感器漂移记录。
异常数据特征
时间分布:持续存在,无周期性波动,排除星体自转或轨道扰动影响
空间范围:集中在直径约 3.2 光年的球形区域,边界梯度异常陡峭
数值特性:偏离值稳定维持在 4.6-4.8 天文单位区间,呈现非随机分布
三次验证:从怀疑到确认的科学严谨性
为排除设备故障假说,主角启动三级交叉验证协议:
一级验证通过星际网络调取 “灯塔七号” 深空观测站的公共数据库。该空间站位于 X-73 象限边缘,其搭载的量子干涉仪在过去 72 小时内记录到与 “星际漫游者” 号高度吻合的引力畸变数据,空间坐标偏差小于 0.03 光年。
二级验证启动飞船备用传感器阵列(独立供电的 Mark-VI 系统),采用不同原理的激光干涉测量法重新扫描。结果显示,异常区域的时空曲率参数(Ricci 标量)达到 1.2×10⁻²⁶ m⁻²,较周边正常空间高出 3 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