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山中奇遇

春秋之末,世道多艰,王侯逐鹿,黎民流离。然大山深处,却自有一方静土。山岭绵延,古木参天,飞瀑成珠,云雾缭绕。其间虎啸猿啼,麋鹿成群,山花烂漫。此乃百兽栖息之地,亦诸多精怪潜修之所。

山中有一石洞,洞口两株古松交柯如盖,青藤垂蔓,清泉在旁潺潺流淌。洞内温润而幽深,石壁上隐有符纹闪烁微光,似天地初开之印痕。此洞为一黄鼠狼母所居。此母非凡物,得山川灵气滋养,修行数十载,已通人言,能辨阴阳,偶尔夜半吐纳,吸收日月之精。是岁秋初,洞中传来幼啼,母黄鼠狼产下一子,毛色金黄,额心一点白毫如雪,双眸如星,慧光内蕴。母黄鼠狼见之,知其非凡,取名曰“灵灵”。

灵灵幼时,便随母栖息洞中。母亲教之识草木百药,辨风声鸟语;每至晴夜,领其登高观星,指点斗柄所指,讲述四时节令。山中灵气氤氲,灵灵自小便在清泉边打坐吐纳,汲天地之精,性情渐灵慧。年仅数载,已能听懂百兽之语,常与山兔、鹿群同戏;又爱临溪照影,学人模样抬首伸手,眼中闪烁着好奇。

母黄鼠狼知其子天赋异禀,遂传授自修之法:采灵芝入药,敷于眉心,夜半以月光沐浴,以松风吐纳。灵灵依教而行,日复一日。渐渐地,它在梦中常见自己化为童子,衣青衣,面如冠玉,行走林间如履平地。每逢醒来,心中暗生向往。

至灵灵六七岁时(以人年计),已能小试幻形之术。起初不过在耳尖、尾巴处稍加变化,或使体形大一圈小一圈;继而能在水面投出与人相似的影子,渐具模样。母亲叮嘱:“幻形之道,贵在守心。不可伤人,不可贪玩过度。若逆此心,必反噬己身。”灵灵虽点头应允,然少小心性顽皮,总觉世间新奇,常在林中偷偷练习。

一日清晨,山风微凉,灵灵独自出洞,至林深处练幻形。忽闻树影摇曳,有樵夫肩斧踏苔而来。灵灵心生顽意,默念咒诀,身影渐淡,化作一青衣童子,眉清目秀,双手负背,立于古松之前。樵夫见此童子突现林中,大吃一惊。灵灵佯作神色威严,朗声喝道:“山神震怒,凡人速退!”声若洪钟,林鸟齐飞。那樵夫面如土色,扔下斧头,跌跌撞撞而去。灵灵见之掩口偷笑,回到泉边照影,自觉幻术小成,心中暗暗得意。

自此之后,灵灵时或化作老翁、白衣女子,时或化作青衣童子,闪现于林间,吓得行人目瞪口呆。但每每见人真正危难,或迷途山谷、或跌落溪涧,它又会悄悄现身相助,或化作猎户领路,或化作老妇递药。久而久之,山民渐有传言:山神显化,护佑行人。有人在林口立小石祠,插香祷告,称“山神灵灵”。灵灵躲在林间暗笑,却不曾起一丝恶念。

母亲知其所为,常轻叹:“顽皮小子,虽心存善意,却须记天地有序,妖不欺人,人不犯妖,方得长久。”灵灵点头,心中却愈加好奇人世。常趴在山崖远眺,见山下村落炊烟袅袅,牛羊成群,孩童追逐,不知何物最令它向往。

这一年秋末,山林异兆频现:夜有鬼火乱飞,昼有妖风突起,林中百兽惊惶。传言有一“妖王”自北山遁来,侵扰此地。母亲闭关修炼,布下禁制,叮嘱灵灵不可出远门。灵灵却常在林间游走,暗暗练习法术,心中隐有不安,却不知大劫已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