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抬首望向洞外暮色,长叹一声:“我须在此地调息三日,方可勉强走动。你可在此洞静修,把我方才所授心诀温习熟记。三日之后,我再传你几式护身之法,日后下山历练自保。”
灵灵心中一阵激动,又带着几分惶恐与期待。它回到石榻旁,盘膝而坐,双爪捧着那枚护元符,默默运转“清灵心诀”。洞中青光流转,古松摇曳,仿佛山川都在为这一段缘分作证。
灵灵自从获知老人真身之后,心中既惊且喜。她自幼虽有异能,却未遇真师指点,只凭山中灵气与百兽习性自行悟道,今日得见仙师,宛若迷途遇灯。于是愈发恭敬,整日伺奉汤药,殷勤照料。
那老人调息数日,气色渐复,晨起便在洞外清修,口诵真言,指画符咒。灵灵在一旁伏地观之,耳濡目染,渐能听懂其中奥妙。老人见她慧根深厚,笑道:“汝天赋异禀,若肯勤勉,可修大道,济世苍生。”遂传授她“敛形化影”之术,使其可化为烟雾、可隐于林木,又传“驭风逐影”步法,使其奔行若电,出入无声。
灵灵勤习不辍,常在夜色之中练功,直至晨曦初露。她有时化作小童,悄然下山至村口,偷听人语;有时又变作旅人,踏入集市,观世间繁华。起初不过是好奇,后来渐渐学会了人类礼数、言谈举止,心思也变得细腻柔软。
一日黄昏,山雨将至,灵灵练功归来,远见林间有两名樵夫迷路,心中生出戏谑之意,暗想:“我得术法已成,不妨试之。”于是化作一名白衣女子,面若桃花,发披如瀑,在林中轻唱山歌。那两樵夫见之大骇,纷纷跪地作揖,以为山神显圣。灵灵忍不住笑出声来,化作黄光一闪,跃上树梢。樵夫二人面面相觑,更觉神秘,仓皇奔下山去。灵灵回洞后将此事告之老人,老人却微微摇首,道:“修行在心,不在术。若逞一时之快,恐生魔障。”灵灵听罢,面色一红,低头谢罪,自此收敛顽性。
又有一回,她化作一名儒生,在山道上遇见一支商旅。众人行色匆匆,面露忧色。灵灵上前询问,方知山下瘟疫突起,村民病倒十之七八,无药可医。灵灵心中震动,忆起老人口中的“济世之道”,遂赶回洞中告知。老人闻之长叹,道:“此乃天灾,然可用山中灵芝、百花露炼成丹药,或可救人。”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