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从那以后,林默每天都会提前看几遍教程,还会向李姨请教——李姨以前在儿科做过康复护理,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舒服。慢慢的,林默做康复操越来越熟练,念念也不再哭闹,反而会在做运动时,咯咯地笑出声。

有天晚上,林默给念念做“蹬自行车”的动作,握着孩子的小脚,慢慢帮她蹬腿。念念看着他,突然伸出小手,抓住了他的手指,还“爸爸、爸爸”地叫了两声——这是念念第一次喊“爸爸”。林默愣在原地,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他紧紧抱住念念,声音哽咽:“念念,你再叫一声,再叫一声爸爸。”

念念像是听懂了,又轻轻叫了一声“爸爸”。林默抱着孩子,在出租屋里转了好几个圈,心里的喜悦像要溢出来。他赶紧拿出手机,录下了这段视频,发给了李姨、张阿姨、苏晓,还有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他想把这份喜悦,分享给每一个爱他们的人。

从那以后,每天做康复操时,念念都会叫“爸爸”,而林默总会笑着答应,然后在孩子的额头上亲一下:“念念真乖,爸爸爱你。”

7:暖箱计划遇瓶颈

“霓虹暖箱计划”运行了三个月,帮助了50多个早产宝宝,可就在这时,遇到了瓶颈——资金管理的问题。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捐款金额也越来越大,之前都是林默和“清风”一起整理凭证,可慢慢的,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还出现了几次凭证登记错误的情况。

有网友留言说:“现在捐款的人多了,凭证登记却越来越乱,会不会出问题啊?”还有人建议:“应该找个专业的人来管理资金,这样大家才放心。”林默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和“清风”、李姨、王哥一起开了个会,商量怎么解决。

“我觉得应该成立一个志愿者小组,专门负责资金管理,有会计专业的志愿者可以帮忙记账,还有人负责审核凭证,这样分工明确,就不会出错了。”“清风”说,他在网上联系了几个学会计的同学,他们都愿意无偿帮忙。

李姨也提议:“可以和医院合作,让医院帮忙监督资金的使用,每一笔捐款用在哪个宝宝身上,都要让医院出具证明,这样大家就能清楚地看到捐款的去向。”

王哥则说:“我可以在超市里设一个‘暖箱计划’的捐款箱,每天的捐款金额都会公开在超市的海报上,让大家监督。”

大家的建议让林默豁然开朗。他立刻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很快就有20多个志愿者报名,其中有5个是会计专业的,还有3个是医院的护士。他们成立了“霓虹暖箱计划”志愿者小组,分成了资金管理组、凭证审核组、医院对接组,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分工。

没过多久,志愿者小组就制定了详细的资金管理制度,每一笔捐款都会登记在册,每周都会在网上公布资金使用情况,还有医院出具的证明。网友们看到后,都放心了:“这样管理就规范了,我们以后可以更放心地捐款了。”

8:社区助力添新力

“霓虹暖箱计划”的事,很快被社区居委会知道了。社区主任张姐特意上门找林默,说想帮着一起推广计划:“你一个人做这么多事太辛苦了,社区可以帮你宣传,还能提供场地,让你们志愿者小组开会、整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