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同意了,虽然来回路上公子一言不发,可是身边有个男人,就是安全感十足,何况,现在的公子,看着瘦,但很有力量感,重体力活也不是白干的,公子这两年结实了不少。
后来,只要去结账,我就挑在公子休息的时候,慢慢就成了规律,公子只要休息,就会在院子里等我,还是一言不发,但是我知道他在等我。
又到了公子休息日,我和公子一起出了门,到了镇上,拿到银子,和王二告别后,我带着公子走进了布庄。
如今家里稍微宽裕些了,我想给家里人买些布料,做身新衣服,家里很久没有做新衣服了,家里的衣服都洗得旧旧的。
进了布庄,得知我们要买布料,掌柜的笑得很亲切。
很快,家里人的衣料就挑好了,公子就在旁边,我拿了一块丝绸,在公子身上比划着,我仿佛看到了公子从前的样子。
“不要这匹,和家里人一样就好。”
公子和我说话了,我有些意外。
掌柜的眼睛一眯,说道:“你家娘子的眼光真不错,这匹布正适合你。”
我一听掌柜的话,有些心慌手抖,手中的布料差点掉在地上,公子伸手接住,面无表情地放还给掌柜,自己挑了和大人一样的料子。
掌柜的看着我,带着希翼,我尴尬地一笑,说:“我不是他娘子,我做不了主。”
掌柜的带着惋惜,我知道那匹布不便宜,但我真不是公子的娘子,他说不要就不要,我也没办法。
回到家里,公子也没再说一句话,也没有生气,我也放心了。
我知道,纵使如今公子不再锦衣玉食,意气风发,但在我心里,他依然是那个风光霁月的公子,我从来没有对他有过非分之想。
我知道,我不配。
7
我十八岁了,小姐也十八岁了,夫人有些着急小姐的亲事,如果再没有着落,小姐就更难找人家了。
我听王二说过,镇上有户读书人家,姓许,人品很不错,母子相依为命,因为家里穷,又要读书,也没有人敢把家里的女孩嫁过去。
但是那个许书生读书很刻苦,已经过了童生试,因为无钱继续学业,只好在镇上给人抄抄书,写写信。
我特意去看过那个书生,瘦高个子,相貌寻常,话也不多,看起来踏实模样。
我觉得读书人其实也不错,斯文懂理,在我看来,找人就要找个踏实肯干的,能知冷知热最好,不一定非要找一个大富大贵的。
于是我就把这个人说给夫人听了。
夫人不感兴趣,但是大人有点兴趣,或许是同为读书人,大人让我找机会带公子去看看。
公子休息的日子,我和公子一起去镇上看书生。
书生的摊前冷冷清清,我和公子上前,请他帮忙写一封家书。
书生不慌不忙,稳稳地把家书写好,我给了他二十文钱。
书生忙站起来:“多了,多了,要不了这么多。”
一番推辞后,书生退了我五文钱。五文钱不少了,以前我一文钱都能装好久好久。可见,书生不贪。
回家后,公子等大人回家,两个人才把书生写的信拿出来看。
大人点点头:“字不错,字像人形,人大概也不错。”
公子把今天书生的表现和行为都说了一遍,大人觉得书生不错,人品还算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