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他们的相遇,如同小说里的情节。那天,苏晚抱着一摞厚厚的书,在图书馆的楼梯拐角处不小心被人撞到,书本散落一地。正当她手忙脚乱地去捡时,一只骨节分明的手伸了过来,帮她拾起了最上面的一本《百年孤独》。她抬起头,撞进一双清澈而深邃的眼眸里。

“你也喜欢马尔克斯?”他笑着问,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苏晚的脸瞬间红了,点了点头,小声说了句:“嗯。”

就是那一次,他们的故事开始了。一起自习,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散步,看夕阳落下,看银杏叶变黄。陆哲会给她写情书,字迹俊朗,情意绵绵;会在她生日时,送她亲手制作的银杏叶标本,夹在最喜欢的诗集里;会在她遇到困难时,默默地陪在她身边,给她支持和鼓励。

那段时光,美好得像一场不愿醒来的梦。苏晚以为,他们会一直这样走下去,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像所有童话故事的结局一样。

3 年之隔

然而,现实往往比童话残酷得多。

毕业那年,陆哲家里发生了变故。他的父亲生意失败,欠下巨额债务,母亲也因此病倒。作为家中独子,陆哲不得不放弃继续深造和留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的小城,帮助家里打理生意,偿还债务。

他们为此争吵过,哭泣过。苏晚舍不得,她爱陆哲,也向往着两人一起在大城市打拼的未来。但陆哲的决定是那么坚定,他说:“晚晚,我不能抛下我的家人。等我……等我将来有能力了,我一定会回来找你。”

苏晚记得那个分别的傍晚,他们在学校那棵巨大的银杏树下。金黄的叶子像地毯一样铺满了地面,夕阳的余晖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来,落在陆哲的侧脸上,勾勒出落寞的轮廓。他把那枚精心制作的银杏标本塞到她手里,声音沙哑地说:“帮我保管好它,等我们再见面的时候,我再送你新的。”

苏晚紧紧攥着那枚标本,眼眶红了,却倔强地没有哭出来。她点点头,说:“好,我等你。”

那一别,就是七年。

七年里,他们断了联系。苏晚不知道陆哲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履行承诺,有没有想过她。她只知道,自己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她谈过一次短暂的恋爱,对方是个温和体贴的男人,但苏晚总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最终还是和平分手。

她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可当她再次路过那条栽满银杏树的街道,看到满地金黄时,心脏还是会不受控制地漏跳一拍。那枚早已干枯发黄的银杏标本,被她夹在最喜欢的诗集里,一直带在身边,像一个无法磨灭的印记。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努力生活的同时,陆哲也在经历着他的风雨。他回到了小城,接手了父亲的烂摊子,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确实努力了,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家乡的生活和他曾经向往的远方,终究是两个世界。他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苏晚,想起她清澈的笑容和明亮的眼睛。他也曾想过去找她,但自卑和无力感像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他。他觉得自己给不了她想要的未来,所以,他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