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考问皇子们功课的时候,他总是让胤禘先回答,自己只在一旁补充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兄弟们在御花园里玩骑射,他故意射偏几箭,让喜欢出风头的十四阿哥胤禵拔得头筹;就连康熙赏赐的点心,他也总会分一半给太子胤礽——不是刻意讨好,只是不想成为任何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可他的高情商,总在不经意的细节里流露。
他知道八阿哥胤禩喜欢结交文人,便在康熙面前“无意”提起“八哥前几日得了幅赵孟頫的真迹,还特意请了翰林院的先生去品鉴”;见十四阿哥胤禵总被太子胤礽训斥,心里憋闷,便悄悄把自己最喜欢的弹弓塞给他,说是“额娘给我做的,我玩腻了,给十四哥打鸟玩”;甚至连宫里的太监宫女,他也从不摆皇子的架子,张嬷嬷生病时,他还会让小太监去太医院请大夫,顺便带些点心探望。
宫里人渐渐都知道,十九阿哥性子温和,待人宽厚,是个没什么野心的“闲散阿哥”。可没人知道,每到深夜,当高氏和胤禘都睡熟后,胤禑会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翻看那些他托小太监从宫外偷偷买来的权谋策论——《孙子兵法》《资治通鉴》《韩非子》,这些本该是成年皇子才会读的书,被他藏在枕头底下,一页页地啃读。
他知道,在这深宫之中,“温和宽厚”只是保护色,只有真正掌握了权力和智慧,才能护住自己想护的人。
第三章 暗棋
康熙五十七年,胤禑十岁那年,畅春园的夏天格外闷热。胤禘突然得了场急病,高烧不退,浑身出满了带水珠的疹子,太医院的太医们轮流来看过,都摇着头说“怕是凶多吉少”。
高氏急得双目红肿,整日守在胤禘床边,眼泪就没断过。胤禑却异常冷静——他看着弟弟身上的疹子,突然想起自己穿越前查过的史料,康熙朝的皇子们常因“痘症”夭折,而胤禘身上的症状,和史料里记载的“热毒痘”极为相似。
他偷偷在太医院送来的药渣里翻找,发现太医开的药大多是温性的,对于热毒引发的痘症根本不起作用。于是,他托心腹小太监小禄子从宫外的药铺买了些晒干的金银花——这是他在现代学到的知识,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热毒引发的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夜里,胤禑守在胤禘床边,一边用温水给弟弟擦汗,一边跟高氏分析:“额娘您看,弟弟出的疹子带水珠,摸起来发烫,这不是天花,是热毒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太医的药太温,根本压不住热毒,得加点凉性的药才管用。”
高氏将信将疑,可看着小儿子烧得迷迷糊糊,嘴里不断喊着“额娘、哥哥”,最终还是咬了咬牙,按照胤禑说的,在太医开的药里加了些金银花。
没想到,三天后,胤禘的高烧果然退了,身上的疹子也渐渐消了下去。太医们再次来诊脉时,都惊得说不出话来,只当是“上天庇佑”,却没人想到,这背后是胤禑用现代知识救了弟弟一命。
这事传到康熙耳朵里,也只当是小孩子瞎猫碰上死耗子,没太在意。但胤禑却借着探病的由头,特意去了趟太医院,找到了太医院的院判孙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