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骊山下的考古队,千年封印的裂痕
民国十七年,秋。
骊山的风裹着黄土,刮过荒芜的坡地时,总带着股说不出的萧瑟。西北考古队的十二辆马车停在土坡下,帆布篷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柳如烟踩着踏板跳下车,卡其布工装的衣角沾了些沿途的尘土,她摘下圆框眼镜擦了擦,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淬了光——这是她留洋归国后主持的第一个大型考古项目,目标是秦始皇陵西侧的陪葬坑,也是国民政府力推的“文脉振兴工程”。
“柳博士,按测绘图,前面那片长着酸枣树的土坡,就是陪葬坑的入口了。”队员老赵扛着洛阳铲跑过来,他脸上刻着风霜,是队里最有经验的老探工,“不过这地方邪性得很,昨天我带小吴来探路,罗盘指针转得跟疯了似的,还听见土坡里有‘咚咚’的响声,跟敲鼓似的。”
柳如烟接过老赵递来的测绘图,指尖划过图纸上标注的“封门石”位置,轻声道:“秦陵周遭本就有‘厌胜术’的记载,当年工匠为防盗墓,设了不少机关符咒,罗盘乱转可能是地磁影响,至于响声……或许是土层挤压的自然现象。”
她话虽这么说,心里却掠过一丝不安。出发前,她在南京图书馆翻到过一本清代的《骊山异闻录》,里面提到“始皇帝葬骊山,以水银为百川,以童男童女炼尸丹,封于玄甲之内,为镇墓之皇”,当时她只当是野史传说,可此刻站在这片土坡前,指尖竟隐隐泛着寒意。
“博士,别想了,咱们带了炸药,就算有封门石,也能炸开!”队员小李扛着炸药箱跑过来,他才二十出头,眼里满是冲劲,“等咱们挖出兵马俑、青铜鼎,保管能上《申报》头条,让那些外国人看看咱们中国的上古文脉!”
柳如烟被他的劲头感染,重新戴上眼镜:“大家分工行动,老赵带两人清理入口浮土,小李和小吴准备洛阳铲探孔,剩下的人整理工具,注意安全——这里土层松散,别塌了坑。”
太阳升到头顶时,入口处的浮土被清理干净,露出一块青黑色的封门石,石面上刻着模糊的云纹,边缘还残留着暗红色的痕迹,像是干涸的血迹。老赵用洛阳铲在封门石旁打了个探孔,铲头提上来时,带出的土粒里混着些青铜碎屑,还有一缕若有若无的腐臭气息。
“是陪葬坑没错!这青铜屑是秦代的‘水银沁’,值钱得很!”老赵兴奋地喊道,可话音刚落,探孔里突然传来“咔嗒”一声轻响,像是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
紧接着,整个土坡开始轻微震动,封门石上的云纹突然亮起暗红色的光,原本模糊的纹路逐渐清晰,竟变成了一张张扭曲的人脸,像是在无声地嘶吼。柳如烟脸色骤变,她想起《骊山异闻录》里的另一句话:“封门石者,尸皇之锁也,纹现则尸醒。”
“快退!离封门石远点!”柳如烟大喊着扑过去,想拉开还在盯着探孔的小李,可已经晚了——封门石“轰隆”一声裂开,黑色的尸气从裂缝里喷涌而出,带着刺骨的寒意,瞬间弥漫了整个入口。
“那……那是什么?”小吴的声音发颤,手指着封门石后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