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散会后,我回到办公室,仔细翻阅了这个项目的相关资料。

看着看着,我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几笔大型的硬件采购和软件外包费用,数额不小,但供应商似乎都名不见经传,采购合同的条款也显得有些模糊和宽松。

凭借多年的经验,我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这不像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导致的疏忽,反而更像是一种……刻意留下的操作空间。

中午在餐厅遇到财务部的老朋友沈姐,我旁敲侧击地问了问这几家供应商的情况。

沈姐压低了声音:“小薇啊,你刚上去,有些事……唉,这几家公司,注册时间都不长,跟奥美的业务往来却密集得很,而且回款速度奇快,赵总那边打过招呼,流程走得特别顺。”

她没再多说,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我心里一沉。

赵伟?他可是这个项目的最终负责人。

如果这里面真有猫腻,他知情吗?还是说……

下午,我把张涛叫到办公室,询问关于供应商选择和合同细节的问题。

张涛先是天花乱坠地吹嘘了一番项目进展和这些供应商的“独特优势”,见我追问具体的技术参数和比价流程,他开始支支吾吾,额角甚至渗出了细汗。

“林总监,这些都是赵总亲自把关的,肯定没问题。您刚来,可能还不熟悉情况,这些琐事交给我就好……”他试图把话题绕开。

我看着他闪烁的眼神,心中疑窦更深。但我没有证据,不能仅凭怀疑就发作。

我按下情绪,平静地说:“既然是重点项目,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谨。你把所有供应商的详细资料、比价过程、以及合同的技术附件重新整理一份,明天上班放我桌上。”

张涛的脸色变了变,勉强应了声“好”,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看着他的背影,我知道,我这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恐怕不是烧向开拓业绩,而是要先烧一烧这内部的魑魅魍魉。

职场如战场,果然不假。

我只是没想到,战争来得这么快,而且第一枪,似乎是从内部打响的。

我握了握拳,告诉自己:林薇,稳住,你要看清,然后反击。

正义和规矩,不能只挂在嘴上。

2.蛛丝马迹与孤立无援

接下来的几天,我陷入了各种“忙碌”之中。

张涛递交的供应商资料拖拖拉拉,错漏百出,明显是在敷衍。

我要求参加的项目核心会议,总是“恰好”在我有其他安排时召开,会后李曼会抱着记录本来“汇报”,但关键决策点总是轻描淡写地略过。

我试图直接找赵伟沟通项目的疑虑。

他依旧笑容可掬,耐心听我说完,然后打着哈哈:“林薇啊,你就是太认真了。放心,这个项目我心里有数,供应商都是合作过的关系,有点小问题很正常,我们要看大局,保证项目按时上线才是首要任务。你刚接手,可能还不适应这种快节奏,多信任一下张涛他们。”

信任?我看着他那张无懈可击的笑脸,心里阵阵发冷。

他是在暗示我多管闲事吗?

我决定不再依赖他们主动提供信息。

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我泡在公司的档案室里,翻查过去几年的类似项目合同、采购流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