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绣是最基础的,"张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要使线条流畅,针脚均匀,就像写字一样,每一笔都要有力度。"
秀云认真地听着,手中的绣绷上是一朵正在盛开的荷花。她尝试着按照张老师的方法绣,但一开始总是掌握不好力度,不是针脚太松就是太紧。
"别着急,"张老师耐心地说,"刺绣讲究的是'心手合一'。你要让心静下来,让手指记住这种感觉。"
秀云点点头,继续练习。她的手指被针扎出了许多小伤口,但她从不抱怨。晚上回到家里,她常常绣到深夜,手指酸痛得连筷子都拿不稳。
王淑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天晚上,她端着一碗热汤走进女儿的房间,看到秀云正在揉着手指,眼圈发黑。
"秀云,你看你的手,都成什么样了?"王淑芬心疼地说,"刺绣再好,也不能当饭吃。你张阿姨的儿子从城里回来了,在县里的外贸公司工作,月薪八十块,比你服装厂的工资高多了。他对你印象很好,想和你处对象。"
秀云正在绣一幅山水图,听到这话,手中的针停住了:"妈,我现在不想谈恋爱。"
"你都快二十了,再不找就晚了!"王淑芬急切地说,"那个小伙子人很好,家庭条件也不错,你们结婚后生活肯定不会差。"
"妈,我有自己的打算。"秀云继续低头刺绣,声音不大但很坚定。
王淑芬看着女儿专注的样子,叹了口气,离开了房间。
秀云知道母亲是为她好,但她无法放弃自己的梦想。刺绣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她表达自我的方式。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她的情感和梦想。
2 初遇知音
就在秀云为刺绣梦想奋斗的同时,镇上来了一位年轻人。他是陈志远,刚从省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镇文化站工作。
陈志远是镇上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他的到来让整个小镇都感到新鲜。他穿着时髦的衬衫,戴着眼镜,言谈举止都带着城里人的优雅。
一天下午,陈志远在镇上闲逛,偶然路过一家小院,听到里面传来一阵轻微的"沙沙"声。他好奇地走进去,看到一位年轻的女孩正在廊下刺绣,阳光洒在她专注的脸上,美得像一幅画。
"你好,打扰了。"陈志远轻声说。
秀云抬头,看到一位陌生的年轻人,有些意外:"你好,有什么事吗?"
"我是新调到镇文化站的陈志远,听说我们镇有传统刺绣工艺,想了解一下。"陈志远微笑着说,"我能看看你正在绣的东西吗?"
秀云点点头,将绣绷递给他。陈志远仔细观察着秀云的作品,眼中闪过惊讶:"这太美了!每一针每一线都恰到好处。"
"谢谢。"秀云有些不好意思,"我还在学习中。"
"我能看看你其他的作品吗?"陈志远好奇地问。
秀云点点头,拿出自己绣的一些作品。陈志远仔细欣赏着,不时发出赞叹:"你的绣工真是精湛,而且很有创意。我学的是美术设计,对色彩和构图很敏感,你的作品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秀云没想到会遇到一个懂刺绣的人,心中有些欣喜。他们聊了很久,从刺绣技巧到艺术创作,从传统工艺到现代设计,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