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寒冬暖意
腊月二十八,李淑芬在家用河沙炒着红薯片,准备过年吃的零嘴。她二哥李力军来了,用板车拉着一车年货。
唐朝乾和小舅子一起将车上的东西拿下来——一大袋红薯,半袋米,半袋子小土豆,还有三袋子米糠,几捆白菜,甚至有些烂菜叶也带来了,和着米糠喂猪喂鸡也是好的。
李淑芬赶紧端了杯热茶给哥哥。李力军接过茶杯,心疼地看着妹妹:“怎么又瘦了些?”
李淑芬眼泪在眼中打转,努力不让它流下来:“哥,我一直都这样啊。快进来烤火。”说完便把李力军引到灶前坐着。李力军帮忙往灶膛塞柴火,这才想起忘记给妹妹拉点木材来了。
两个孩子见到舅舅来了,赶紧围过来,一条腿上坐一个,用粗糙的胡渣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坐了会儿,吃了中饭,李力军叮嘱妹妹注意身体便动身回去了。拉个板车得走半个小时。
李淑芬的娘家住在芦苇荡边上,物产丰富,日子自然比他们好过得多。她心疼哥哥在这么冷的天还拉板车来送粮食,不禁又红了眼眶。唐朝乾搂着她,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日子过好。
不久,李力军的板车声去而复返,由远及近,吱呀吱呀地打破了雪后的寂静。
只见风雪中,竟又拉着一辆板车回来了。
这一次,车上堆满了木材——有整齐的劈柴,更有蛇皮袋装的刨花和形状不一的边角料,在白雪映衬下,露出木材原本的暖黄色。
他哼哧哼哧地喘着粗气,白色的哈气在冷风中一团团腾起,额头上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唐朝乾闻声出来,看见去而复返的小舅哥,赶紧唤来李淑芬。
板车停在院中,他直起腰,用袖子抹了把脸,憨厚地笑了笑:“瞧我这记性!光惦记着吃的,忘了你们这冬天烧柴做饭取暖才是顶要紧的。我是木匠,别的不多,这些碎料子、刨花子管够,压得实,耐烧,比那整柴火还引火呢!”
唐朝乾和李淑芬愣在原地,目光从那一车满满的木材,移到哥哥那冻得通红的脸庞上。
李淑芬的嘴唇微微颤抖,方才强忍回去的泪水此刻再也抑制不住,瞬间决堤。她不是爱哭的人,生活的重担早已将她磨砺得坚韧,可兄长这直接而朴实的关爱,扑面而来,直击她假装坚强的内心!
她快步上前,不是先看那车柴火,而是伸手替哥哥拍打肩上、头发上的雪花,声音哽咽得几乎不成调:“哥……你这……来回一趟一个多小时,天这么冷,你连口气都没喘匀……”
唐朝乾站在妻子身后,这个一米八的汉子,鼻尖猛地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他望着那满满一车的温暖,想到的是夜里孩子们不用再冻得缩手缩脚,妻子不用再为省一点柴火而忍着严寒。他张了张嘴,想道谢,却发现喉咙被一股滚烫的情绪堵得严严实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只是重重地、一步上前,那双刚才还在冰湖里冻得发僵的手,紧紧握住了小舅哥那双同样粗糙冰冷、却为他们送来整个冬天温暖的大手,用力地摇晃着,所有的感激与承诺,尽在这无言的紧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