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嘲化解了冷场,对话重新流动起来,这时候别光顾着聊得开心,还得留意对方的反应——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刚认识的人聊太久,要是对方已经想结束,你还一个劲儿说,反而会让之前的好感打折扣。其实判断对方“想继续”还是“想结束”,不用猜来猜去,只要看三个信号就行,这些信号藏在对方的动作、语气和回应里,特别好认。
先跟你说个反面例子,我之前认识个男生小吴,特别会用自嘲化解冷场,但总没分寸感。有次他在书店跟一个女生搭话,从蔓越莓欧包聊到咖啡,中间冷场的时候,他说“我上次买咖啡,把‘少糖’说成‘少冰’,拿到手才发现,喝了一口甜得齁”,女生笑着接了话,本来聊得挺好。可后来女生频频看手机,还把书合上抱在怀里,小吴没注意,还在说“我上次去隔壁咖啡店,遇到个超有意思的店员……”,女生只能敷衍地“嗯”“哦”,最后站起来说“我还有事,先走了”,转身就走了。小吴后来跟我吐槽“她明明刚才还笑了,怎么突然就走了”,其实女生早就给了“想结束”的信号,只是他没看见。
要是小吴当时留意到女生的动作和回应,及时说“那你先忙,下次有机会再聊”,说不定还能留个好印象,甚至加个微信。所以说,聊得再开心,也得时不时“扫一眼”对方的信号,别光顾着说自己的事。具体该看哪三个信号?每个信号都分“想继续”和“想结束”两种情况,你对照着看,下次就能精准判断。
第一个信号:看“身体动作”——是“放松靠近”还是“紧张远离”。
人身体的反应最诚实,想不想跟你聊,动作会直接告诉你。要是对方想继续聊,身体会不自觉地放松,还会往你这边靠一点:比如在咖啡馆坐着聊,她会把手机屏幕朝下放在桌子上,不会总拿起来看;双手不会抱在胸前(抱胸是防备的姿势),可能会自然地放在桌子上,或者拿着杯子轻轻晃;要是站着聊,她不会频繁看周围,脚尖可能会对着你,而不是对着门口或电梯口。
比如小雨在面包店跟女生聊的时候,女生一开始是拿着面包站着,后来慢慢靠到货架边,把面包放在货架上,双手自然垂着,还偶尔用手拨一下头发——这就是放松的动作,说明她想继续聊。小雨看出来了,才敢说“周末可以一起去隔壁咖啡店试试”,女生也愿意接话。
要是对方想结束,动作会很明显:频繁看手机,就算没消息,也会拿起来解锁划两下;身体会往后退一点,或者往门口的方向挪;双手可能会抱在胸前,或者收拾东西(比如把书合上、把包背好);站着聊的时候,脚尖会对着出口,好像随时准备走。
就像小吴遇到的女生,后来把书合上抱在怀里,还频频看手机——这就是“想结束”的信号,可惜小吴没注意。要是你遇到这种情况,别再往下说新话题,赶紧找机会收尾,比如“看你好像有点忙,那我不打扰你了,下次有机会再聊”,既体面又不会让对方觉得尴尬。
第二个信号:听“回应方式”——是“主动延伸”还是“敷衍应付”。
想继续聊的人,回应不会只有“是”“不是”“嗯”“哦”,而是会主动加细节、问问题,把话题延续下去。比如你说“我上次去大理,觉得那边的风特别大”,对方说“我上次去也觉得风大!头发吹得跟疯子似的,还拍了好多搞笑的照片,你拍了吗?”——这就是主动延伸,不仅回应了你的话,还加了自己的经历,还问了你的情况,明显想继续聊。
再比如你说“这家店的全麦面包有点硬”,对方说“是啊,我上次买的也是,后来我用烤箱热了一下,就软多了,你试过吗?”——这也是主动延伸,分享了自己的方法,还问你的情况,说明她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要是对方想结束,回应会特别敷衍:你说一大段话,她只说“嗯”“哦”“还好”;不会主动加细节,也不会问你问题;就算你问她“你觉得呢”,她也只会说“我没什么感觉”“不知道”。比如你说“我上次去看了个电影,特别好看”,对方说“哦”;你问“你平时喜欢看电影吗”,对方说“还好”——这就是明显不想聊了,别再追问“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赶紧收尾。
还有个小细节:要是对方回应的时候,语速变慢,声音变小,甚至不看你的眼睛,也是“想结束”的信号。比如你说“我下次想去试试那家新开业的咖啡店”,对方低着头,小声说“嗯,挺好的”——这时候就别再聊咖啡店了,赶紧结束对话。
第三个信号:看“是否主动分享”——是“说自己的事”还是“只听不说”。
想继续聊的人,不会只听你说,还会主动跟你分享自己的经历、想法,甚至是小秘密。比如你说“我总忘带钥匙”,对方说“我也总忘!上次忘带钥匙,在楼下等室友等了一个小时,还被蚊子咬了好几个包”——这就是主动分享,把自己的事告诉你,说明她信任你,想跟你拉近距离。
再比如你说“我喜欢看推理小说”,对方说“我也喜欢!最近刚看了一本,里面的凶手我一直没猜到,直到最后才揭晓,特别刺激,你看过吗?”——这也是主动分享,不仅说了自己的喜好,还推荐了书,明显想继续聊这个话题。
要是对方不想聊,只会听你说,不会主动分享自己的事:你说你的经历,她只是听着,不接话;你问她“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她要么说“没有”,要么转移话题;就算你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她也不会回应自己的事。比如你说“我上次考试没考好,特别郁闷”,对方说“哦,别郁闷了”,却不说自己有没有过类似的情况——这就是不想聊了,别再分享更多自己的事,赶紧收尾。
比如有次我在健身房跟一个男生搭话,我说“我上次练卧推,差点没举起来,还好教练帮忙了”,男生说“嗯,练这个得小心点”,没说自己的经历;我又问“你平时常练这个吗”,男生说“还好”,还是不分享——我就知道他不想聊了,赶紧说“那你继续练,我去那边了”,转身走了,没让自己尴尬。
这三个信号不用单独看,要结合起来判断。比如对方身体放松,回应主动,还主动分享——这肯定是想继续聊,你可以放心地聊更多话题,甚至约下次见面;要是对方身体紧张,回应敷衍,还不主动分享——这就是想结束,赶紧体面收尾,别纠缠。
比如你在书店遇到个人,对方身体放松,主动跟你聊喜欢的作家,还问你“你最喜欢他的哪本书”——这就是想继续聊,你可以说“我最喜欢《XXX》,里面的某个情节特别打动我”,再问她“你呢”;要是对方身体往后退,回应只有“嗯”“哦”,还总看手机——这就是想结束,你可以说“那你慢慢选书,我先走了”,体面离开。
判断对了信号,不仅能避免尴尬,还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要是对方想继续聊,你能跟她聊得更开心,甚至建立后续连接;要是对方想结束,你体面收尾,不会让她觉得你“纠缠不清”,下次再遇到,说不定还有机会聊。
后面会聊到“怎么体面收尾,还能留机会下次聊”——比如怎么说才能让对方愿意加你的微信,怎么说才能让她记住你,就算这次没聊太久,下次遇到还能接着聊。这些收尾的小技巧,比“硬要加微信”管用多了,还能让你显得特别有分寸。
你可以试着代入一下:要是你在咖啡馆跟对方聊了十分钟,对方开始频频看手机,回应也只有“嗯”“哦”,你会怎么体面收尾?不用想太复杂,结合刚才说的信号,说一句让双方都不尴尬的话,其实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