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公司的院子里堆着小山似的废金属,几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正用大锤砸着废铁。“同志,这些废铜怎么卖?”龙锋走到负责称重的老头面前,指着角落里一堆不起眼的“铜块”——昨晚系统给他的CCD图纸里,附带了金属识别提示,那堆“铜块”其实是苏联1979年生产的高速钢车刀,编号XK-611,硬度比普通钢材高十倍,是国营厂抢着要的好东西。
老头瞥了他一眼:“那堆啊,没人要,五毛钱一斤,你要全要的话,算你四毛。”龙锋心里一喜,面上不动声色:“我全要,称重吧。”总共两斤半,刚好一块钱。他付了钱,把车刀裹在旧布里,揣进怀里。
接下来要找个合法的买家。龙锋记得江城有家国营工具厂,专门生产机床刀具,这种进口高速钢车刀他们肯定需要。他走到工具厂门口,被门卫拦住:“同志,有介绍信吗?”“我是来卖废品的,不过这废品可能对你们有用。”龙锋拿出一块车刀,递给门卫,“你找你们技术科的同志来看,要是没用,我立马走。”
门卫将信将疑地进去了,没多久,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跟着出来,是技术科的科长张建国。他接过车刀,用砂纸磨了磨断面,又用硬度计测了一下,眼睛突然亮了:“这是USSR的高速钢车刀!你从哪弄来的?”“废品站捡的,家里急用钱,想卖给厂里。”龙锋故意装得局促。
张建国拉着他进了技术科,又找了几个老工人看,大家都认定这是好东西。“同志,这车刀我们厂要了,给你28块钱,再开一张外出劳务证明,以后你要是有类似的废品,还可以卖给我们。”28块钱在1983年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外出劳务证明则能证明他的收入合法,避免被当成“投机倒把”抓起来。
龙锋接过钱和证明,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刚走出工具厂,手腕上的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XK-611编号,匹配611所绝密母材,苏联1979年军事遗留物资,后续可追踪来源。”611所?龙锋心里一动,那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研究所,这车刀竟然和611所有关,看来这条苏联遗产线不简单。
回到家附近,邻居家的小女孩李小满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端着一碗饺子:“龙锋哥哥,我妈煮的饺子,你快吃吧。”李小满的爸妈也是工人,和原主家关系不错。龙锋接过饺子,心里一暖——在2037年的战场上,他早就忘了家的味道。他看着李小满跑远的背影,突然想起系统的提示,这孩子会不会和后续的伏笔有关?他咬了一口饺子,没发现异常,却在碗底看见一张小小的纸片,上面画着一个磁带的图案,是李小满用铅笔涂的。
02 钢厂救轴·技术显圣
吃过饺子,龙锋正琢磨着怎么调查刀疤刘,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喧闹。他出门打听,才知道江城钢厂出了事——进口的机床主轴烧研了,厂里的工程师修了一晚上都没修好,要是再停一天,军工订单就要延误,厂长赵卫国急得满嘴燎泡。
江城钢厂是国营大厂,也是军工配套企业,要是军工订单延误,后果不堪设想。龙锋心里一动,他在2037年学过机械维修,知道“电解磨削”技术可以修复烧研的主轴,虽然1983年还没普及,但原理并不复杂。他决定去钢厂试试,一来能混个脸熟,洗白“窝囊废”的身份;二来或许能从钢厂得到刀疤刘的线索——刀疤刘是区武装部干事,说不定和钢厂有业务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