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手机“叮咚”震了一下。婚恋APP的消息提示弹出来,头像是个笑得很甜的女人,扎着低马尾,ID是“欣欣”。点开对话框,果然是那句我烂熟于心的开场白:“你好,看你资料是做技术的,我对程序员很有好感呢~”后面还跟了个眨眼的表情。
我盯着屏幕,指尖在键盘上悬了三秒,回了句:“你好,我叫苏向贸。平时除了工作就是跑跑步,不太会聊天,要是有说得不好的地方,多担待。”
示弱,是我给她下的第一个套。上一世我就是太想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她幸福”,才被她一步步逼到绝路——她要礼物,我买最新款的包;她提买房,我立马去看三亚的海景房。这一次,我要让她觉得我还是那个老实、木讷、不懂拒绝的技术男,让她放松警惕,主动露出狐狸尾巴。
她回复得很快,几乎是秒回:“不会呀,真诚比会聊天重要多了!我平时喜欢看书、旅行,以后有机会的话,咱们可以一起去看海~”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陪着她演这场“甜蜜恋爱”的戏。她约我去三里屯吃饭,我没像上一世那样直接订人均两千的米其林,而是选了家藏在胡同里的西餐厅——人均两百,灯光暖黄,照在她的白裙子上,倒真有几分温柔的假象。她拿着菜单,手指在“澳洲和牛”那页顿了顿,抬头问我:“这个好像不错,你吃过吗?”我笑着摇头:“没吃过,咱们点个意面和沙拉吧,我最近在减肥。”她眼里闪过一丝失望,却还是点了点头。
真正让我警铃大作的,是一次约会时。她翻着朋友圈,突然叹口气,把手机递到我面前:“你看我闺蜜,上周结婚,她老公直接给她买了套三亚的房,房产证上就她一个人的名字,真有安全感。”手机屏幕上,是闺蜜站在海景房阳台的照片,笑得特别灿烂。
这话像根细针,轻轻扎在我心上——上一世,她就是这么开始铺垫的,先提别人,再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我表面笑着附和:“是挺不错的,三亚的海确实好看。”手指却在桌下悄悄攥紧,指甲掐进掌心——该查她的底了。
当天晚上,我给李侦探打了电话。李侦探是老熟人,之前公司遇到商业窃密,就是他帮我抓到内鬼的,办事靠谱,嘴还严。我把翟欣欣的名字、大概年龄、常用的手机号发过去,补了句:“帮我查她所有的婚恋记录、名下的房产,尤其是有没有跟人闹过经济纠纷,越详细越好。钱不是问题,越快越好。”
李侦探没多问,只说:“三天后给你消息。”
3 真相浮出水面
三天后的晚上,我刚加完班,手机就收到一个压缩包。解压的时候,我的手指都在抖——不是怕,是期待,期待能拿到让她无法辩驳的证据。打开文件夹的瞬间,我倒吸一口凉气:翟欣欣从2012年开始,三次婚恋全是一个套路——“闪电结婚+快速离婚+索要巨款”。2012年,跟一个做建材生意的老板结婚3个月,要了200万“精神损失费”;2014年,跟一个公务员交往,没结婚却要了50万“青春损失费”;2016年,刚从一个富二代手里骗走一套价值800万的房,房产证还没捂热,就又开始在婚恋网站上找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