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爱人者,人方爱之章

爱人者,人方爱之

【原文】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墨子·法仪》)

【大意】爱人利人而得福的是有的,厌恶人残害人而得祸的人也是有的。

墨子在《兼爱》篇主要强调了人要相亲相爱,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生活中,有些人自私自利,不知爱人,或者带有功利性地去爱人。结果往往使自己陷入绝境,又或者失去最珍爱的人。

凡是不能去真正爱人的人,别人一定也不会爱他。

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的一个小镇,有一个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不论见到谁,他总会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小镇上一个叫米勒的年轻人,对传教士每天早晨的问候,反应很冷淡,甚至连头都不点一下。然而,面对米勒的冷漠,传教士未曾改变他的热情,每天早晨依然给这个年轻人道早安。几年以后,德国纳粹党上台执政。传教士和镇上的犹太人,都被送往集中营。下了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手拿指挥棒的军官,在队列前挥舞着指挥棒,叫道:“左,右。”指向左边的将被处死,指向右边的则有生还的希望。轮到传教士了,当他无望地抬起头来,眼睛一下子与军官的眼睛相遇了。传教士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虽然板着一副冷酷的面孔,但仍禁不住说了一声:“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然后,米勒果断地将指挥棒往右边一指。

传教士获得了生的希望……

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温馨的微笑,就足以唤醒一颗冷漠的心。但这需要你付出内心的真情实感。

如果说上面这个事例说明了“爱人利人而得福”,那么下面这个例子则说明“厌恶人残害人而得祸”,两者结局悬殊之大,令人扼腕深思。

这是越战结束后一个士兵的故事——

士兵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我的一位朋友回来。”

“当然可以,”父母回答道,“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

“有些事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了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很遗憾地听到这件事,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

“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

“孩子,”父亲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赶快回家来,把这个人给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几天后,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坠地而亡,警察局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地狱或者天堂的生活,一些人总是不停地埋怨:如今人际关系变得冷漠了,各忙各的,没有人情味,没有温馨感。其实,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只要我们真诚,懂得付出、帮助和分享,我们就生活在天堂;若只为自己损人利己,自私自利,就等同于生活在地狱。爱人者人爱之,爱心永远不会孤独寂寞。

有言道:两人分担一份痛苦,就只有半份痛苦;两人分享一份快乐,就有了两份快乐。心中有多少爱,才能分享多少爱。当你对别人好的时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