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培养爱国情感章

培养爱国情感

爱国情感教育是个很大的题目,而家庭里的爱国情感教育必须充分注意到家庭这一特殊的教育环境,还要充分注意不同年龄的孩子具有的不同认知水平和特点,父母注意运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的多种教育元素,使家庭里的爱国主义情怀伴随孩子的每一步成长。

宋嘉树是启迪宋庆龄爱国思想的第一个老师。在庆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给她讲自己在美国的经历:美国人的热情友好,旅美华侨的苦难血泪,在异国对故乡亲人的热切思念,教会上层人物的歧视傲慢等。在娓娓动听的讲述中,他还特别把平等博爱的观念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融入其中:中国只有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命运,才能平等地自立于世界之林。这些教诲就如同润物的细雨滴入庆龄的心田。

1900年春夏间,一方面因为义和团运动在北方不断发展壮大,八国联军入侵,清朝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南方改良派唐才常在上海成立自立会,组织自立军,准备“讨贼勤王”。孙中山决定一定要把握住时机,一举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8月,他从日本秘密抵达上海,几次到宋家与宋嘉树谈论反清问题。这一年,宋庆龄7岁,她多次见到这位气度不凡的来访者,并被他和父母的谈话深深吸引。

一天,宋庆龄听见孙中山激昂地说:“中国非革命不可,我们要推翻现在这个君主政体,建立一个共和政府。我国人民有权利自己选择管辖他们的人,选择替他们制定法律的人。我们应该有一切权利,我们要为这个目标而生,为这个目标而死。”一直静静地站在一旁的小庆龄听到这里,轻轻地应声说:“我也要同你一样!”孙中山立刻对她说:“不错,庆龄,当然你可以帮助我,每个人都得帮助我。”

小庆龄“我也要同你一样”的一句简单插话,让宋嘉树和孙中山感到惊奇。随着庆龄年龄的增长,父辈们的言谈活动也在日益增加她的爱国情感。特别是孙中山,因为他始终是宋家谈论中的英雄,他的为人和革命精神在庆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也要同你一样!”这是宋庆龄的凌云壮志,也是她毕生的执著追求。成年后,她和孙中山结为革命伴侣,并肩致力于中国革命;孙中山病逝后,她忠实地执行孙先生的革命路线,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08年,15岁的宋庆龄带妹妹美龄到美国留学。临行前,宋嘉树这样告诫她们:“让你们到美国去,并不是让你们去看‘西洋景’,而是要把你们造就成为不平凡的人,回来报效祖国。这条路很艰苦,荆棘丛生,你们要随时准备付出代价,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不要终止你们的追求。”

宋庆龄深谙父亲的教诲,在美国刻苦求学,奋发图强,并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从而为以后的革命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代父母应该知道,爱国情感是孩子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很多时候,很多父母把精力和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上,以为只要把这两点抓好了,孩子的前途就有保证了。其实,这是极大的误区。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得开国家,国家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也在每个人的心里。

传统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髓,似乎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让一个人在不经意的行为中闪现出它的痕迹。一个没有国家概念的孩子,一个对国家没有情感的孩子,怎么能够快乐,又怎么谈得上健康发展呢?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积极调动孩子的爱国情感素质,注意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感状态,利用一切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表达、调整爱国情感的能力。这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特别重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是意义重大。

教子点睛:

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爱国是一种社会价值,但对一个社会个体而言,它更是一种真实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感主要抓住4个环节:一是给孩子明确爱国主义的内涵;二是父母要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情操;三是在生活点滴之间给孩子传递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念;最后,引导孩子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