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千古爱情的炮灰章

千古爱情的炮灰

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奚足倚!

羊裘老子早见机,独向桐江钓烟水。

“这世间,情字最苦,亦最伤。”爱情总是充满着诱惑的魔力,让人欲罢不能。多情自古空余恨,因爱生妒,是郭圣通一生悲剧的源头,她陷入了一场尴尬殇离而又无望的情感纠葛之中,爱上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也败在了一个千古爱情的光环下。

人大抵都是善良的,善良而执著地相信一些可遇不可求的东西,以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收获好的结果,却往往忽略了命运的既定与无常,最后落得悲惨的结局,徒然留下一个瑰丽却残缺的梦。郭圣通便是用其一生演绎了这样一场让人动容的遗憾。

郭圣通出身于显赫世家,她的外公是汉景帝的七世孙、真定恭王刘普。郭圣通之母自幼接受皇室教育,为人恭俭有礼,颇具母仪之德。母亲的良好素养对幼年的郭圣通影响很大,父亲也是格外宠溺这个小女儿,但郭圣通还未来得及享受到过多的父爱时,父亲便突然间撒手人寰辞世而去,接管家产的同父异母兄弟为了独霸财产便将她们母女扫地出门,她只好随着母亲寄住在舅父真定王刘扬家。像每一位官家小姐一样,郭圣通自幼便研习琴棋书画。家人视她为掌上明珠,长大后更是有沉鱼落雁之貌,气质高贵、容貌端庄,典型大家闺秀风范的女子,上门提亲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然而出身名门的郭圣通,她心目中的配偶一定要是个盖世英雄,可以带给她一生的荣耀。

似是冥冥之中的定数,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彼时情窦初开,少女怀春的郭圣通听闻了刘秀逐鹿中原的英勇事迹,便心生向往。而当不期然的机缘将刘秀推到了她面前时,她立刻爱上了这位面目清秀却胸怀天下的男人,只是她浑然不知这场爱恋带给了她怎样的命运。

此时是刘秀人生中最为灰暗的日子,长兄被杀,自己与爱人分隔两地,又被迫接受杀兄仇人的调遣孤身一人来到河北安抚王侯协调各种势力,其内心的复杂与痛苦可想而知。

而郭圣通恰似是刘秀命中的贵人,为他昏暗的人生涂抹了一缕亮丽的色彩,更为他铺平了无与伦比的荣耀之路。

更始帝派刘秀去镇慰王侯却没有派发给他一兵一卒,刘秀只是持有一根代表更始政权的节杖出行,河北的豪强大户不愿河北为更始政权所吞并,遂拥立王朗在邯郸称帝,而手无寸铁兵丁的刘秀被王朗的邯郸政权搞得狼狈不堪,几致丧命。

就在刘秀最为落魄的时候,郭圣通出现在了他的生命中,当时河北各军阀,以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扬势力最为强盛。真定王刘扬拥兵十余万却一直按兵不动在观望战争局势走向。

刘秀为了真定王的十万大军能够为己所用,便派人去真定府游说。至此,刘秀被牵扯进了郭圣通的生命中,开始了一生的纠缠,与这个男人共同经历着光辉荣耀,也饱尝人间辛酸。

经过与真定王刘扬的多次交涉,双方最终达成了刘秀迎娶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用这种联姻的方式促成了两家的联合。就这样,继在更始元年六月于宛城迎娶了阴丽华仅仅数月之后,为了政治利益,刘秀又在河北真定府,以隆重的仪式迎娶了他的第二位夫人郭圣通。而刘秀的政治生涯,似乎也迎来了春天,更始二年五月,刘秀发本部兵马与刘扬合兵一处,共击邯郸王朗政权,不久即轻松剿灭王朗政权。身为刘秀夫人的郭圣通在其刚刚嫁与刘秀之后就为夫君的大业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击灭王朗政权以后,刘秀的政治生涯逐渐顺畅起来,经过多番苦战,刘秀的实力大增,并开始确立他在河北的地位,成为了“跨州据土,带甲百万”割据河北的新军阀。

公元25年,在众将拥戴下,刘秀登基称帝,开始了帝王生涯。而郭圣通,也凭借着自己的功劳以及为光武帝生下了刘秀的第一个儿子刘疆而成为皇后的最佳人选。即将开始一段荣耀生涯。

郭圣通应该高兴,因为她没有看错人,刘秀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以及郭圣通身后的势力达到了自己事业的顶峰。可是郭圣通没有想到,这场政治联姻并没有当初预想的那般美好。她以为可以用自己的真心来换得刘秀的爱情,可是,爱情往往没有道理可讲。刘秀爱的并不是她,而是另一个早于郭圣通数月前嫁于刘秀的阴丽华。

刘秀称帝后不久,就迫不及待的将自己第一位妻子阴丽华迎回自己的身边。而此时的郭圣通,内心是充满无可奈何的苦楚。

江山渐稳,社稷初定,刘秀开始论功行赏,郭圣通与阴丽华同被册封为贵人,但象征后宫最高权力的皇后位置却一直空缺。

在立皇后的问题上,对刘秀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刘秀爱着的一直是阴丽华,所以在皇后的人选上,刘秀倾向于阴丽华。

但刘秀的绝大部分文臣武将都看到了郭圣通在平定河北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看到了郭圣通在河北征战之时始终不渝的陪在皇上身旁,而郭氏又生下了皇子,从这点上来说,大臣们都支持立郭氏为皇后。

权力与皇后荣耀的头衔对于每一个女人来说都是极具诱惑力,对于郭圣通来说亦是如此。于是她发动身后强大的势力向光武帝施压,并表现得极为贤惠,让还未坐稳皇帝宝座的刘秀不敢轻易与群臣决裂。于是刘秀经过反复斟酌,在建武二年册封郭圣通为皇后,其子刘疆为太子。至此,这位同刘秀一样出身于西汉景帝一脉的前朝皇室后裔,终于走上了她人生的巅峰。

郭氏受封皇后,阴氏仍为贵人,后宫女人的名分总算是定下来了,虽然看似郭圣通的地位高于阴丽华,但在刘秀的心中,他们的地位却是天壤之别。在刘秀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仍要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刘秀始终将阴丽华带在身边,而留下郭圣通在宫中独守空房,忍受孤独。

经过数年的征战,随着东方的平定,三分天下已得其二的刘秀对很多事情都不再像开国初年那样进行过多的顾虑了。郭圣通开始从最初的“有宠”,逐渐发展到“宠衰”。刘秀将全部的爱都给予了阴丽华,这让出身高贵的郭皇后难以接受,多年积蓄在心中的怨恨不可遏制地喷涌而出,她开始在后宫中不断的发泄心中的不满,对刘秀也是“数怀怨怼”。

大凡出身王孙显贵之家的女子,都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高傲”之心,一旦受到冷落,则非常容易情绪失去控制,郭圣通既是如此,她的愤怒非但没有挽回皇帝的心,反而更是加剧了皇帝对她的反感。

儒雅的刘秀喜爱的是《关雎》中“窈窕淑女”,最反感的就是泼辣和善妒的女人,而身为开国皇帝的刘秀也决不允许任何女人挑战他作为天子的威严。

终于,在郭圣通的数次吵闹后,刘秀下定决心废掉了她的皇后名头,并颁布诏书告示天下:

“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事已至此,一切都已无法挽回。郭皇后交出了皇后的玺绶,黯然地离开了她生活了十六年之久的洛阳南宫宫殿,移居北宫。

在这巍峨的宫殿之中,她为刘秀生下了五位皇子,她一生的青春时光也在这宫阙楼阁之中流过,然而却终不能挽留帝王之心,不禁让后世的史家们感叹不已。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郭圣通个人命运的悲剧。

两年之后,一直因郭后被废而“戚戚不自安”的太子刘疆请辞太子位,刘秀也认为“立子以贵”,既然刘疆已非皇后之子,承继大统确实于理不合,遂准允了太子的请求。刘疆辞去太子之位以后,皇后阴丽华的长子刘庄被册封为太子,刘疆改封东海恭王。

对于这个结果,郭圣通应该不会感到太吃惊,她毕竟做了十六年的皇后,对宫廷中的政治规则是很清楚的,废后的儿子是不可能承继大统的,否则就是对现任皇后的一种变相谋杀。

建武二十八年,郭圣通在洛阳北宫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以“王太后”的身份葬于了洛阳近郊的邙山。

她就这样的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她曾风光无限地做了十六年的皇后,也曾黯然神伤的度过了十一年的贬黜生活,她的一生都在用尽生命的力量去爱那个男人,却始终没能修成正果反而落得悲凉的下场。

对于郭圣通,刘秀也并非没有感情。他和郭圣通生下那么多孩子,也曾有过短暂的融洽生活。刘秀也一直待她很好,但这种好只是恩宠,并非真正的亲密无间。郭皇后和刘秀相差10多岁,刘秀对郭皇后的大度容让,始终有种不跟小孩子一般见识的味道。废掉皇后的头衔,对于郭圣通来说大概也是一种解脱吧。

二人是缘,三人成孽。郭圣通最大的错误就是遇到了刘秀,爱上刘秀,嫁给刘秀。如果不遇上刘秀,郭圣通依旧是颜色如花的女子,身世高贵,熟读诗书,拥有一份富足的生活。如果不嫁给刘秀,也许她可以嫁给一个她全心全意爱着,并全心全意爱她的男子。如果不爱上刘秀,她就不会有独占的欲望,就不会嫉妒,就不会输掉所有。

郭圣通将爱情看得太重,让爱情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如果最初他能将皇帝视为知己或是并肩而立的战友,她或许会获得轻松自由,或许还会赢得千古贤后的美名。

但最终她仍是败了,她败给了阴丽华的隐忍,也败给了刘秀的专一,但归根结底她是败给了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