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围观的人群里有人小声议论:“这不是郭家坝的林风吗?就是那个悬棺匠的孙子……”“听说他爷爷以前专门帮人处理悬棺的事,后来在崆岭滩失踪了,连尸体都没找到……”

林风没理会议论,从背包里掏出个布包,打开后里面是两枚和残片上一模一样的蛇形铜饰。他把三枚铜饰小心翼翼地拼在残片的凹槽处,刚拼好最后一块,残片上模糊的纹路突然亮了一下,那些暗红色的印记顺着纹路流动,竟在阳光下连成了半幅夔门的地形图——崖壁上的悬棺群标得清清楚楚,还有一条虚线从崆岭滩指向瞿塘峡的深处。

“‘屈原号’不是翻船,是被‘棺煞’拖下去的。”林风站起身,往江面上望了一眼,薄雾已经散了,可刚才龙舟出事的地方,水面竟泛着一层淡淡的绿光,“要找船员,得去崆岭滩。”

苏晴皱了皱眉——崆岭滩是长江三峡里最险的滩涂,滩上全是暗礁,还有“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的说法,别说现在是汛期,就算是枯水期,也很少有船敢往那边去。可看着林风笃定的眼神,再想想那诡异的棺木残片,她还是拿起对讲机:“通知打捞队,准备去崆岭滩,注意安全,那边暗礁多。”

林风突然叫住她:“等一下。”他从背包里拿出一小包黑色的粉末,撒在残片周围,“这是我爷爷留下的‘驱棺粉’,能暂时压住棺气,你们打捞的时候,要是看到有铜饰的东西,别直接用手碰。”

苏晴接过他递来的一副手套——手套是用粗布做的,上面还绣着蛇纹,“这手套……”

“祖传的,防棺煞。”林风把布包收起来,“我跟你们一起去,崆岭滩的情况,我比你们熟。”

3 棺中密码

打捞船驶离童庄河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江面上的风也大了起来,船身晃得厉害。苏晴站在船头,看着林风蹲在船尾,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地图,正用铅笔在上面画着什么。

“那是你爷爷的地图?”苏晴走过去,看到地图上标满了密密麻麻的红点,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像是甲骨文。

“嗯,我爷爷林守义,以前是三峡里的纤夫,后来专门研究悬棺。”林风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点,“这里就是崆岭滩,我爷爷日记里写过,1942年的时候,这里沉过一艘运军火的船,船上还有……悬棺。”

苏晴愣了一下——1942年,正是日军侵华的时候,三峡地区是抗战的大后方,怎么会有运军火的船沉在这里?而且还和悬棺有关?

“你爷爷的日记,能给我看看吗?”苏晴问。

林风犹豫了一下,还是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牛皮本子,递给她。本子的封面已经磨破了,里面的纸页也泛黄了,字迹是用毛笔写的,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不清。苏晴翻到1942年的那一页,上面画着一艘木船,船身上插着纤绳,船底标注着“三珠石下”,旁边还有一行小字:“蛇饰现,龙骨出,棺门开,江水枯。”

“三珠石是什么地方?”苏晴指着那行字问。

“崆岭滩最险的地方,有三块巨大的礁石,像三颗珠子,所以叫三珠石。”林风收起地图,“我爷爷说,那艘运军火的船,就是沉在三珠石下面,而且船上的军火,是给日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