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IT部接到报修,设计部一台用于渲染效果图的高性能工作站频繁蓝屏,影响了项目进度。刘明德照例将这种耗时又可能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派给了苏辰。

苏辰拎着工具包来到设计部区域。相比之前的冷遇,或许是因为他几次“恰好”解决了些小问题(虽然功劳都被归了别人),又或许是他始终沉默低调的态度让人逐渐忽略了他的存在,设计部的人对他的出现不再那么大惊小怪,只是瞥他一眼便各忙各的。

那台出故障的工作机位于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使用它的设计师临时被叫去开会了,电脑开着,屏幕却停留在蓝屏错误的界面。苏辰坐下,开始熟练地进行故障排查。

在等待系统重启和运行诊断程序的过程中,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桌面上散落的几份打印出来的设计草图。其中一份,是关于顾氏科技即将推出的一款新型智能家居终端的外观结构设计图,正是顾晚晴团队负责的重点项目。

起初他只是随意一看,但多年的习惯和对技术、结构近乎本能的敏锐,让他的视线很快捕捉到了一处不协调的地方。那是一个连接件的卡扣设计,外观上看起来流畅新颖,符合当下的审美潮流。

然而,在苏辰眼中,那处结构的受力分析图瞬间在脑海中构建起来。他微微蹙眉,下意识地在心里模拟了几个不同角度和力道的装配与使用场景。很快,一个潜在的隐患浮出水面——那个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过于纤薄的卡扣臂,在特定角度的频繁插拔或意外撞击下,存在极高的疲劳断裂风险。

一旦在量产中出现这个问题,轻则导致产品结合部位松动,影响用户体验,重则可能在运输或使用中造成部件脱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虽然只是个概率问题,但一旦发生,对于品牌声誉将是沉重打击,后期召回维修的成本更是巨大。

诊断程序运行完毕,提示是内存条松动。苏辰将其重新插拔固定,问题解决。电脑恢复正常,屏幕上原本最小化的设计软件窗口也显露出来,正是那份有隐患的结构图。

苏辰看着屏幕,又看了看那份打印稿,沉默了片刻。

他本该立刻离开,完成报修登记即可。这并非他的职责范围,多嘴只会惹来麻烦,尤其是面对顾晚晴。过去的经验一次次证明,他的好意提醒只会被当作别有用心或不懂装懂。

但看着那个设计缺陷,一种职业性的本能和某种残存的责任感,让他无法轻易视而不见。这毕竟关系到顾氏的实际利益,尽管这个家待他如草芥,但他潜入这里的目的,并非为了看顾家笑话。

犹豫再三,他看到顾晚晴刚从会议室出来,正独自走向她的独立办公室。这是一个短暂的空隙。

苏辰深吸一口气,最终还是起身,拿起那份打印稿,快步跟了过去,在顾晚晴即将进入办公室时叫住了她。

“顾总监。”他用了工作时的称呼,声音平稳。

顾晚晴停下脚步,转过身,看到是苏辰,眉头立刻习惯性地蹙起,脸上露出一丝不耐:“什么事?电脑修好了?”她的语气带着被打扰的不悦。

“修好了。”苏辰将手中的图纸递过去,指向那个他认为有问题的卡扣部位,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客观委婉,“另外,我刚才无意中看到这个设计。这个部位的结构,似乎强度有些不足,如果批量生产,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断裂的风险。或许可以建议结构工程师再复核一下受力分析,适当增加一点壁厚或者加强筋……”

他的话还没说完,顾晚晴包里的手机就响了起来,铃声急促。她拿出来一看,来电显示是“秦牧学长”,脸上的不耐瞬间被喜悦取代,她立刻抬手打断了苏辰的话。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她看都没仔细看苏辰指的地方,语气敷衍至极,一边接起电话,一边用极其不耐烦的眼神瞥着苏辰,仿佛他在说什么极其可笑的事情。

电话那头传来秦牧温和带笑的声音,似乎在询问什么创意点子。顾晚晴立刻笑靥如花,语气也变得轻快娇嗔:“学长~你上次提的那个想法太好了,我们正在细化呢……”

她完全无视了还站在旁边的苏辰,对着电话那头的秦牧侃侃而谈,将苏辰晾在一边。

苏辰举着图纸的手缓缓放下。

过了几秒,顾晚晴似乎才想起他的存在,用手捂住话筒,侧过脸,压低了声音,但话语里的嫌弃和厌恶却毫不掩饰,如同驱赶苍蝇一样对苏辰斥道:

“你懂什么设计?做好你份内的事就行,少在这里指手画脚!IT部的就老老实实修你的电脑,别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出去!”

说完,她不再给苏辰任何说话的机会,转身走进办公室,砰地一声关上了门,继续用甜得发腻的声音和秦牧通话:“喂?学长,刚说到哪儿了?哦对,那个流线型……”

苏辰站在原地,看着那扇紧闭的办公室门,里面隐约传来顾晚晴愉快的笑声。他低头看了看手中那份被否定的图纸,沉默了片刻。

最终,他将图纸轻轻放在门口的文件筐里,转身,沉默地离开了设计部。

几周后,那款智能家居终端的第一批试产样品出来了。在测试环节,模拟暴力运输和极端使用环境的抽检中,果然出现了几例那个卡扣部位断裂的情况。

消息传来,顾晚晴团队一阵鸡飞狗跳。顾晚晴大发雷霆,召开紧急会议,严厉斥责负责的结构工程师和质检人员工作不够细致,没有提前发现隐患,要求立刻返工修改设计,加强检测。

整个团队加班加点,排查问题,修改模具,虽然最终解决了,但也造成了不小的成本损失和项目进度延迟。

会议上,顾晚晴揉着发痛的太阳穴,烦躁地总结:“这次是个教训!以后各个环节都必须更加仔细!绝对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自始至终,她都没有想起几周前,那个被她斥为“不懂设计”、“指手画脚”的IT维修工的老公时,曾精准地指出过这个致命的缺陷。

她将一切归咎于团队的“不够细心”,完美地错过了那个近在咫尺的真相。而那个真正发现问题的人,正默默地在楼下仓库里清点着另一批报废的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