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的林小雅躺在老旧的布艺沙发上,百无聊赖地数着天花板上的裂缝。阳光透过沾满灰尘的玻璃窗,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暑假已经过去大半,村子里的小伙伴们要么随父母进城,要么被送去各种夏令营,只剩下她一个人守着这栋空荡荡的老房子。
“小雅,爸爸妈妈去市里办事,晚上就回来。冰箱里有饭菜,热一下就能吃。千万别乱跑,听见没有?”妈妈早上的叮嘱还在耳边回响。
小雅翻了个身,抱起已经有些褪色的泰迪熊玩偶。“知道啦,我都八岁了,又不是小孩子。”当时她是这么回答的,但现在她后悔了——一个人在家实在太无聊了。
墙上的老式挂钟滴答作响,时针慢吞吞地指向下午两点。小雅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去姑姑家玩呢?姑姑最疼她了,每次去都会给她做香甜的糯米糕,还会讲那些古老的民间故事。
从她家到姑姑家大约两公里,是一条蜿蜒的乡村小道。这条路小雅跟着父母走过好几回,最近一次是三个月前为姑姑庆生。她记得要穿过一片玉米地,绕过村口的老槐树,经过一片南瓜田,最后下一段小坡就能看见姑姑家的红砖房。
“没问题,我认得路。”小雅自言自语着,从沙发上跳下来。她麻利地扎好马尾辫,穿上最喜欢的红色小皮鞋,在餐桌上给父母留了张字条:“我去姑姑家玩啦,晚饭前回来——小雅”。
夏日的阳光有些刺眼,小雅戴上印着小草莓的遮阳帽,蹦蹦跳跳地出了门。起初一段路十分熟悉,她甚至能记得哪块石板松动需要避开,哪棵树下常有蚂蚁窝。蝉鸣声声,稻田在微风中泛起绿浪,一切看起来都再正常不过。
但渐渐地,小雅觉察到一丝不对劲。
通常这个时间,路上应该能遇到几个熟人——放牛的老李头、去河边洗衣服的张阿姨,或者那几个总是聚在树荫下打牌的老爷爷。但今天,整条路空空如也,仿佛整个世界就只剩下她一个人。
小雅停下脚步,困惑地环顾四周。这里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路还是那条土路,但两旁的树木似乎更加茂密了;田野还是那片田野,但作物的排列方式好像不一样了。
“真奇怪。”小雅嘀咕着,继续往前走。她确信自己没走错方向,因为太阳的位置告诉她是对的。但越往前走,心里的不安就越发强烈。
忽然,小雅猛地停住脚步——前面没路了。
不可能!她清清楚楚地记得,这条路应该一直通向姑姑家所在的村庄。但现在,路的尽头被一片茂密的竹林挡住,只有一条窄窄的小径通向深处。
小雅犹豫了一下,还是踏上了那条小径。或许是因为太久没走,记错了?或者村里最近修路了?八岁的小脑袋怎么也想不明白。
小径蜿蜒曲折,两旁的竹子越来越密,几乎遮蔽了天空。阳光只能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零星的光点,空气中弥漫着竹叶和泥土的清香。小雅感到一阵凉意,不禁抱紧了双臂。
走了大约十分钟,眼前豁然开朗。小径的尽头是一片开阔地,中央矗立着一栋两层楼的旧式农舍,带着一个宽敞但破败的院子。
这绝不是姑姑家。姑姑家是朴实的红砖平房,门前种着两棵柿子树,而不是这个看起来阴森森的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