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堂一楼早餐窗口,刚蒸好的。”
“帮我带二十个!当午饭吃!”沈子瑜摸出手机,干脆利落地说,“一个一块五,二十个三十,我给你打赏双倍,六十!”
转账提示音刚落,他又补充:“以后三餐都靠你了,想吃啥我提前发你,打赏都给双倍,不够再加。”就这么着,谭笑成了沈子瑜的专属“饭搭子”。周三沈子瑜想吃校门口的网红炸鸡,特意备注“要刚出锅的,皮脆点”,谭笑排队二十分钟买回来,他直接转了一百块:“辛苦费加的,趁热吃才香,没白等。”周五下雨,沈子瑜让他取三个快递,其中还有个易碎的电子产品,又额外加了五十:“雨天路滑,小心点,多的算辛苦钱。”
陆星燃则是个“创作狂”,一旦扎进画画里就天昏地暗,常常忘了时间、忘了缺啥。周二深夜,谭笑刚睡熟就被他急促的脚步声吵醒,只见陆星燃对着画板急得转圈:“勾线笔断了!明天就要交参赛作品,缺这个根本没法收尾!”
“学校超市好像有卖,我去看看关没关门。”谭笑揉着眼睛披起外套。
“麻烦你了!我给你打赏一千块!”陆星燃的声音带着恳求。等谭笑冒着凉风跑回宿舍,手心攥着笔都冒了汗,他接过笔立刻转了钱,还多塞了两盒进口巧克力:“熬夜跑一趟太不容易了。”周五下午,陆星燃突然发现丙烯颜料少了三种基础色,离交作业只剩两小时,急得直跺脚。谭笑拿着他的清单,骑车冲向三公里外的美术用品店,回来时裤脚都沾了泥。陆星燃核对完颜料,直接转了一千五:“来回折腾这么远,必须多补点。”
林墨虽是学霸,却总被科研项目和竞赛缠得分身乏术。周四下午,他对着日程表发愁:校外的学术讲座和选修课撞了,偏偏那门课老师查考勤极严。“缺一次课平时分就没了,可讲座的嘉宾是行业大牛,实在不想错过。”
“我帮你去上课吧,记笔记、答到都没问题。”谭笑晃了晃手里的笔记本——高中当班长的他,记笔记又快又全。
林墨眼睛一亮:“太谢谢你了!每次给你打赏三百块,笔记整理好发我就行。”第一次代课后,林墨看着他条理清晰的笔记,额外转了一百:“比我自己记的还详细,这钱该给。”第二周,他要赶竞赛报告,没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又找了谭笑帮忙。谭笑对着一堆表格忙到深夜,把数据分类核对得清清楚楚。林墨看到成果后,直接转了五百:“数据整理最费心思,这点钱不多。”
一开始,谭笑还怕被当成“佣人”,心里有些别扭。但每次听到转账提示音,想到离买房子的目标又近了一步,那些别扭就烟消云散。更让他暖心的是,室友们从没有看不起他:沈子瑜会把家里寄来的进口零食塞给他,陆星燃会把淘汰的专业画具送给他练手,林墨会耐心帮他解答专业课难题。
“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事儿。”这是沈子瑜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三个室友的共识。他们愿意为节省时间付费,谭笑需要钱,这场各取所需的“交易”,谁也不欠谁。
但谭笑从没有因为“跑腿”耽误学习。每天早上五点半,他准时起床背单词、啃专业课书;晚上室友们打游戏、画画时,他就在书桌前刷题、整理笔记。他清楚,跑腿的钱是“外快”,奖学金才是最稳的“保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