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林野站起身,捡起怀表,握紧了指尖的微光。他知道,父亲走了,但这只怀表,这道微光,给了他一个新的使命 —— 或许,完成这些缝补任务,他就能找到让父亲回来的方法。

第二章 长安残诗与安史之乱的余烬

怀表再次发烫,是在父亲葬礼后的第七天。

林野把父亲的骨灰安放在墓园后,坐在墓碑前,摩挲着怀表上的 “父子平安” 四个字。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墓碑上父亲的照片里 —— 照片里的父亲,笑得像个孩子。

“爸,我好像遇到了一些奇怪的事。” 林野轻声说,“我去了战国,帮一个叫墨翟的工匠铸完了鼎,还获得了一种能变东西的能力…… 你说,这是不是你留给我的礼物?”

话音刚落,怀表的表盘亮起,楔形文字在空中投射出一行新的任务信息:“第二缝补任务:唐朝・杜甫(注:非正史杜甫,为同名诗人),执念‘未写完的《曲江行》’,裂隙等级:C 级。时空坐标:唐肃宗乾元二年,长安曲江池畔。”

熟悉的灼热感传来,林野眼前一黑,再次睁开眼时,已经站在一条热闹的石板路上。

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路边的酒肆里传来悠扬的琵琶声,穿着襦裙的女子提着灯笼走过,裙裾扫过地面,留下淡淡的香粉味。不远处,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映入眼帘,湖边种满了柳树,柳枝垂在水面上,随风摇曳 —— 这就是曲江池,盛唐长安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可林野很快发现,这份繁华下,藏着难以掩饰的破败。

路边的墙壁上,有被刀剑砍过的痕迹;几个穿着破旧军装的士兵坐在酒肆门口,喝着劣质的米酒,眼神里满是疲惫;一个老妇人抱着一个瘦弱的孩子,跪在路边乞讨,嘴里念叨着 “给点吃的吧,孩子快饿死了”。

“这是安史之乱后的长安。” 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林野转身,看到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长袍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支毛笔和一卷残破的纸,正站在柳树下,望着曲江池发呆。老人的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眼神里满是忧愁,却又带着一丝不甘 —— 他就是这次的任务目标,杜甫。

“您是…… 杜先生?” 林野走上前。

杜甫转过头,打量了他一眼,点了点头:“你是谁?看你的穿着,不像长安人。”

“我是来帮您的。” 林野拿出怀表,表盘上的楔形文字亮起,“我知道您有一首没写完的诗,叫《曲江行》。”

杜甫的眼睛亮了一下,又很快暗了下去:“写了又有什么用?叛军烧了我的家,我的妻儿都没了,这长安,也不是以前的长安了。”

他展开手里的纸,上面写着几行潦草的诗句:“曲江池畔柳,依依送别情。战火焚城郭,何处觅安宁?” 后面的空白处,只有几道凌乱的墨痕。

“这诗,是写给我妻子的。” 杜甫的声音带着哽咽,“她最喜欢曲江池的柳,我们以前经常在这里散步,她说等天下太平了,就在这里盖一座小房子,守着这池湖水过日子…… 可现在,她不在了,天下也不太平。”

林野看着那几行诗,心里一阵发酸。他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答应他,等他生日那天,一起吃长寿面的约定 —— 有些约定,一旦没来得及实现,就成了永远的遗憾。